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5)

2014-11-25 02:57
导读:可见,所谓“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哲学观”,并不是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背弃,而恰恰是在坚持这种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理


可见,所谓“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哲学观”,并不是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背弃,而恰恰是在坚持这种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理论探索。那么,具体说来,假如从这样的基本“实践哲学观”出发,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和研究社会实践对现实的社会个体之主观世界的改造过程、怎样看待和研究这种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具体表现出来的“超越性”呢?

二、从个体生成论看实践的主体超越性

对现实社会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超越性进行探讨,首先必然涉及两个基本,即如何看待“实践”,以及如何看待“超越性”。我们若想避免不必要的歧义,显然就必须分别加以概括的说明。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这里完全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来看待“实践”——也就是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这意味着,我们把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都看作是对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改造的社会实践过程,而不像国内学术界曾经一度认为的那样,只有以物质生产为目的而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只有对人类认识成果的验证活动才是“实践”。但这样一来,我们马上就会遇到“应当如何看待这样的‘实践’、特别是应当如何对之进行?”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来,这种观点似乎会使我们的研究对象过于庞大,因而根本无从下手。实际上,只要不从“观念王国”的信奉者所具有的、试图从平面化的理智角度囊括和支配一切的基本倾向出发来看待这种观点,而是从上面所提到的、把研究视角的历时性维度和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要求出发来看待这种观点,我们显然就可以看到,这种“实践”本身不仅具有不同的部分、侧面和层次,而且每一个部分、侧面和层次都具体体现为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和现实的有机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现实社会个体所进行的、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的所有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践”。这显然表明,任何一个研究者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只能扎扎实实地从涉及实践的一个侧面、部分或者层次入手,而根本不可能奢求一蹴而就、一览无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这样界定“实践”,并不是出于所谓“试图从平面化的理智角度囊括和支配一切的基本倾向”,而是因为实践的研究对象本身就是如此、其向研究者提出的要求就是如此——只有这样来看待和研究“实践”及其所有各个方面,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高度出发,全面而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研究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不因为一己之偏见“作茧自缚”,使自己的研究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比如说,我们绝对不应当由于某些社会活动会产生不良后果,便出于价值关联(value relevance)的“有色眼镜”而对它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否则,我们就只能使自己的研究和具体结论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

就第二个问题即“超越性”而言,虽然从中外文翻译的角度来看,这里所谓“超越性”虽然可以翻译为transcendental、transcendentality,但我们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却与这些外文语词有重大区别:择其要者言之,这个术语在西方思想传统之中几乎是完全从属于“观念的王国”的——无论用、法文、德文、俄文来表示它,还是就其在严格的理智性研究过程或者虔诚的宗教信仰领域的具体表现而论,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因而只是表示以一厢情愿的扭曲的方式表现特定个人意愿的过程或者做法;而我们这里所谓的“超越”和“超越性”则根本不包含任何观念王国的成分,它本身就是现实社会个体在进行既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又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其主观世界的不断动态生成过程所实际体现出来的,主体不断提升其认识水平、基本素质和精神境界的基本特征。
上一篇:新世纪世界导弹核武器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