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希腊人心目中的哲学:一个现象学的审思(8)

2015-02-07 03:05
导读:二,不管是作律师,还是作政治家的枪手,智者总是为客户服务的。在业务上,他必须听命于客户的要求,按客户的意图办事。在法庭辩论中,他必须遵守


二,不管是作律师,还是作政治家的枪手,智者总是为客户服务的。在业务上,他必须听命于客户的要求,按客户的意图办事。在法庭辩论中,他必须遵守法庭的规矩,按着法律规定的程序活动,按法律圈定的路子为客户寻求辩解的可能,迎合陪审团成员们口味谈论问题,他们的思想活动是受约束,不自由的,所以柏拉图才说,他们同奴隶相差无几。苏格拉底不为人打官司,也不为他人当枪手,一味地去探究,真正的善是什么,神本身是什么。他不收钱,也不为他人提供服务,更不用去取悦陪审团,或者公民大会成员。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向任何大人物或能工巧匠提问,看他是否真懂得他自认精通的技术或学问。所以苏格拉底不但不取悦于他人,而是到处去揭露他人,批评他人,在大天广众之下,提醒得意洋洋者,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有限性,因而使这些能人巧匠处境尴尬,下不来台。所以,苏格拉底是令新贵名人讨厌的人物。他让人看到,自称虔诚的人不知神为何物,从政的人不知善为何物。他在青年人面前揭露了他们道貌岸然的真相,最终被道貌岸然的城邦居民判为有罪,饮鸩而亡。

三,不管在法庭上还是在公众大会上,智者的讲演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论题上都受到限制。他们不可能随在法庭上便转换题目,讨论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他们也不可以漫无边际的无限长时间地论证下去。按客户或公民大会或法庭的时间表而忙忙碌碌是智者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则不然,他有充裕的时间,有闲暇(schole),可以不受限制讨论任何题目,而且可以不慌不忙,悠悠哉地进行下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讨论,真正的自由研究:遇到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怕偏离主题,也不受时间限制。有闲暇成了哲学家生活方式的一大特征,所以,后来人们把从事基础研究,即有充分时间自由地进行研究的人叫scholar(中文译为学者),把孩子同教师在一起,无拘无束从事教与学的活动的场所叫school(中文译为学校)。scholar和school这两个词都是取自schole(闲暇),都是从schole的基本意义中衍化出来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苏格拉底首创的这种做学问的风格,研究问题的方式就是哲学。这种工作方式和风格的灵魂就是自由。不管是不收钱,还是有闲暇,不管是不取媚于人,还是到处批判挑刺,其实都是同一种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自由。在希腊,只有按自由的精神去工作的人才被称作哲学家。在生活方式、对待真理的态度、研究工作的风格等诸方面,哲学家都是智者的对立物。

柏拉图把智者的工作叫作奴隶式的工作,把哲学家的工作叫作自由人的工作。柏拉图还明确讲,哲学家不属于任何政治团体,不关心便出人头地的社交活动,不了解当前的各种政治议论和偏见,对别人的非难也不闻不问。他身在雅典,心却遨游于太空宇宙。他不了解官场的规矩,也不知道搜索他人的隐私,所以,在被人告上法庭之时,不知所措;对于身居高位和财富他印象不深,因为他整天想着宇宙。他按宇宙的尺度考虑问题,所以,不觉得帝位王权、高官或金钱财富有什么值得歌颂之处。他觉得,讲求出身门第也十分可笑,因为他知道,不论什么出身,追溯多少代一定有几个人当过帝王,也不少人又沦为乞丐。柏拉图用泰勒士的例子来说明哲学家的遭遇:他只顾望天,研究宇宙,看不见鼻子底下的东西,因而失足落井,遭到外来打工的下等女仆的嘲笑。因为他太不实际,但又不为当时的识文断字者们所理解。所以柏拉图说,任何想献身哲学的人,都必然会称谓人嘲讽的对象。[12]

也就是说,没有自由就没有哲学,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闲暇就没有哲学;为他人服务的不是哲学。生活中的强者、成功者,政治上的里手,都同哲学家这一称号无缘。

四,智者们总是宣传自己无所不知,以此来招揽客户和学生,扩大自己的影响。苏格拉底却公开宣称自己无知。他不理解“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这一神喻,为此他到处求贤访道,寻求答案。他清楚,自己是无知的。可是为什么神还说他比别聪明?经过一番艰苦的考察,与城邦中最聪明的人谈话,他找到了答案:那些聪明人自认自己有知识,但实际并不具有真知。而他虽然无知,但他知道自己无知。恰恰在这一点上他比其他号称聪明的人聪明一些。也就是说,哲学家并不宣扬自己无所不知,而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抱着这种认真的态度去追求真知,不断去发现问题,批判地研究问题,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
上一篇:拆除在场:德里达的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