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墨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及其哲学基础(3)

2015-02-09 01:33
导读:才可以达到把社会治理好的目的。由此可见,尚同和尚贤是不能分离的,尚同虽然要以尚贤为基 础和前提,但尚贤需要以尚同来相辅。二者是墨子的政治

才可以达到把社会治理好的目的。由此可见,尚同和尚贤是不能分离的,尚同虽然要以尚贤为基
础和前提,但尚贤需要以尚同来相辅。二者是墨子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墨子的这个政治主张,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值得作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政治学说的宗旨,是社会发展论的实际目的。它在墨子思想体系中占有突
出的地位,也是他的社会伦理学的中心内容。

墨子提出兼相爱的思想是对儒家主张的“仁爱”说的挑战和突破。墨子曾“修儒者之业,受孔子
之术”,但他看到儒家提倡的“仁爱”说是为世袭贵族制度、为“亲亲”“尊尊”宗法观念服务
的,儒家之爱是将平民百姓置于被奴役和驱使的地位。即孔子所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
则易使也”(8),这是一种等级之爱。因此,墨子明确提出兼相爱,“兼以易别”,以“兼”来
代替“别”。这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突破和批判。他认为,要主张“爱
人”,就不应有亲疏、厚薄之别,而应是兼爱。他在《大取》中写道:“厚不外己,爱无厚
薄”,主张“使天下兼相,爱人若爱其身”。对此并作了进一步论证:“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
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9)。就是说,无差等的爱己,也就是爱
人,从而也就做到了兼爱。可见,墨子的兼爱不仅具有批判儒家的“爱有差等”的精神,而且更
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这种对宗法传统、等级思想的批判精神和朴素的平等思想,在以后历代的
农民革命中不断地得以弘扬。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墨子提出的兼爱不仅是对儒家仁爱说的突破和批判,而且把爱的“主体对象”予以换位,平民是
爱的主体对象,这和儒家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思想是不同的,其爱的主体对象是贵族、
王公和君子,庶民百姓最多处于陪衬地位。所以,墨子明确提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原
则,要求天子君王都要做到。

其次,墨子提出“兼爱”是为了利人。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紧密结合着的。兼爱相利是墨子的社会
伦理的中心内容。在《经说下》中曾说:“仁,爱也。义,利也”。仁爱与义利是一致的,二者
是互通互补的。所以说,墨子的兼爱又是着眼于实际利益的,不是像儒家那样止于空泛的道德说
教。他认为,爱而必利,不利无以见爱。“爱利万民”,“爱利天下”,就是他的义利一致、爱
利统一观的具体表现。他并且把这种义利一致、爱利统一的兼爱相利的社会伦理上升到治理国
家、佐治社稷的高度,作为他奔走救世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纲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与儒
家提出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的重义轻利的主张不相同的。

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中,义利观的辩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先秦,儒、墨、法这三大学派都倡导义
利原则。从孔孟谈论义利之辩始,主张见利思义,至汉代董仲舒也是片面强调重义而轻利,他们
只看到了义的价值,而忽视了利的价值。到宋朝之际,后期儒家的义利之辨,则走向超功利的空
洞道德说教。但是,这种义利观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主要方面,而墨家主张的义利统一的义利
观,被排斥在不予重视的次要地位。就是说,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上说,重义轻利、以义代利
是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倾向。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讨论中,有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学者依据“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适应改革开
放和建立市场经济形势出发,明确提出改变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以义代利的价值取向,树立义
利并重的价值观,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的堤防,重利轻义、见利妄为、拜金主义的出现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为此,建构与社会主义
上一篇:俞琰卦变说辨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