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及其哲学基础
2015-02-09 01:33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墨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及其哲学基础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论墨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
论墨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及其哲学基础
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研究、古代思想家和学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队伍的培]
养和发展,以及与境外学界的学术交流情况看,对墨家思想的研究和关注,相对儒、道、佛等诸]
家学说的研究来说,是很薄弱和不足的。同样,近年来,国内学界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
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
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儒家文化在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历史
地位和重要影响,是为学界所共识的。但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
家文化的影响,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
我们认为,对墨家学术思想研究既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又要从思想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的相对
独立性作科学分析,特别是要站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历史观中进行历史地和逻辑
的科学分析,从整体上揭示其哲学思想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当今墨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论原则之一。因为,任何学说和思想观念,特别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和思想观
念,一经产生不仅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规律性,而且它还会渗透到整个文化思想发展中。任何一
个学派的思想观念、哲学概念不仅要与其共存的其他学派的哲学思想发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关系,而且还同其以前和以后的哲学观念发生沿袭与变革、吸收和剔除的相互关系。依据这样一
种视角和方法,把墨家思想、特别是其哲学思想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整个中国哲学数千年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发展历程中分析,就不难看出墨家思想是处于形灭实存的发展过程中,其核心的、主要的理论观
点和社会政治主张,都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并显示了其活力。墨家的哲学观、社会政治
观、价值观、伦理观、科学观以及重才使能的人学观等思想,尽管上述思想主张存在着如有些学
人批判的具有空想性和脱离历史实际的弱点,但其积极意义却随着历史的演进日益彰显。
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
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
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社会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主张。这些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
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
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
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性中的贤良之士参予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他认为,国家各级政府中的官职,应该平等地、无条件地向农夫和手工业者等一般平民开
放,只要他们具有贤能条件,自天子、天公、诸侯,直到地方上的乡长、里长等官职,都应该由
他们担任。他说:“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
令”(1)。他并且进一步提出衡量和要求贤良的具体准则:“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
量功而分禄”。因此,他提出了著明的政治主张,即“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
则下之”(2)。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
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