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

2015-02-19 01:03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

在中国儒家人学思想确立之前,自殷周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已经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演进过程,本文把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逻辑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殷商时期为“神性至尊”阶段;西周时期为“神人互补”阶段;春秋中晚期为“人的凸显”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早期神人关系系统的评述,揭示其为中国儒家人学思想的最终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价值源头之一。

神人 ; 人学; 儒家

中国是世界文明形态中文化发展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雅称。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儒家的人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及其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中国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确立之前—殷周至春秋中后期的神人关系之演进过程做一鸟瞰式的评述,以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儒家人学思想的内涵和实质。

一、 殷商时期:神性至尊

据近年来的考古资料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是在夏朝(公元前21世纪)之前。但是从文字发生学和思想发展史的视角来考察,真正能够为我们后人所识读的文字即甲骨文,却是从殷商时期开始出现的。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一个宗教意识极为浓厚的时代,原始宗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社会中到处弥漫着原始宗教的气息,原始的神学观念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殷商人眼里,几乎每一种与人关系密切的自然物、自然现象都有它们的神及神灵)。“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I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人还没有从神的绝对无上的权威下“剥离”出来,而完全是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从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殷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神学政治体系,殷人最重要的神事活动就是祭祀典礼,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神之大节也。”祭祀鬼神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指导着国家所有的日常活动(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目的在于沟通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殷商社会崇拜天帝,祭祀祖先,认为人间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冥冥之中神的支配。因此,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帝王贵族们的私人生活,诸如战争、祭祀、农业、气象、祸福、凶吉、狩猎、疾病、生育……都要求神问卜。人对神的祭祀活动,表明了人类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而具有的畏惧和崇拜心理,希望借助神灵的伟力来消除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以及乞求神灵赐予福祉的愿望,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殷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尚不具有“道德上”的意义,是“敬而不亲”,也就是说,殷人之所以敬畏和崇拜神,主要是由于神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能给人世间带来吉凶祸福。殷代卜辞记录的史实充分证明了殷人无论从事任何事情,如祭祀、征伐、田猎、稼穑等,无不采用占卜的形式以决疑惑。《尚书·洪范篇》作为追述殷商官方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殷人一切都要通过占卜预决吉凶的事实:“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疆,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噬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逆于人,用静吉,用作凶。”从这段人们耳熟能详的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见,国君、卿士、庶人的意见只是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而卜、筮的结果却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因此,《礼记·表记》将殷商这种原始神学观念表述为:“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这种现象表明了直到我国的殷商时代,人在强大的外界自然面前,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个体或群体行为上,几乎还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的地位,人们还没有力量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还发现自身的主体需求和存在价值,还不能把自己从外部自然中完全“独立”出来。

上一篇: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