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1)(2)
2015-02-23 01:04
导读:——竹简本 文子问圣智。老子曰:“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故圣人常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常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凶,
——竹简本
文子问圣智。老子曰:“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故圣人常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常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无闻见在愚迷。”
——今本
和简帛《五行》一样,竹简《文子》也是以“闻而知之”解释“圣”,以“见而知之”解释“智”,但是侧重于圣智的实践,着眼于对祸福的把握。今本《文子》也是如此。但是0909号竹简中把圣智上升到“道”的高度,即圣智不仅是探寻到的方法,而且是道的一种;同时0904号竹简也是在讨论“未生”的现象是否可知的的问题,这两点在今本中都被遗漏了。0904号竹简显然也是平王向文子询问“知”的问题,后文又有“平王问圣智”的信息,说明在竹简《文子》中,平王和文子有关“圣智”的问答是逐步展开的,而在今本《文子》中则一概概括为“文子问圣智”。竹简《文子》两处提到“闻而知之,圣也。”在今本《文子》中只保留了一处,显然是经过了编辑。而竹简《文子》中的“[圣者]闻未生,智者见成[形]”,在今本《文子》中变成了“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主谓语颠倒,还加了一个“先”字。 4、今本《文子》割裂了竹简本的文字,又添加了其他文献的有关资料,同时改动句序。
0908 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
0806 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
0864 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
2327 有天下,贵为天子,富贵不离其身
——竹简本
处大,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盈而不亏;居上不骄,高而不危。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古之王道具于此矣。
——今本
今本所讨论的问题可分解如下:
处大,满而不溢,处大不溢,盈而不亏。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
居高,贵而无骄,居上不骄,高而不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
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古之王道具于此矣。
和简本一样,今本也是讨论了“大”的问题,简本中的“大而不衰”是和上文的“见小故能成其大功”相呼应的。今本中也提到了“大”,但是不是讲“大而不衰”,而是说“处大不溢”。
《孝经·诸侯章》有相近的言论: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盖诸侯之孝也。
《孝经》的这段话非常著名,在《吕氏春秋·察微》中就被引用。这段话的脉络也可分解如下: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盖诸侯之孝也。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今本《文子》是综合了《孝经》和竹简《文子》中的思想。“处大不溢”一词,“处大”来自竹简《文子》,而“不溢”来自《孝经》。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都讨论大和高的问题,大者谓功大,高者谓位高,而《孝经》中讨论的却是“在上”和“节度”的问题。同时,今本《文子》的落脚点又在守“富贵”之上,和《孝经》一致而和竹简《文子》关注“守民”不同。在竹简《文子》中,两处“高而不危”放在一起,前一个“高而不危”,是“居(在)上不骄”的结果,而后面的“高而不危”却是“常守民”的方法。在今本中,这样的句序被打乱,而处处以“处大不溢”与之并列。
简文
0885 平王曰:“为正(政)奈何?”文子曰:“御之以道,□
0707 之以德,勿视以贤,勿加以力,□以□□
2205 □言。平王曰:“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