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对主义的废墟上重建巴别塔(1)
2015-02-25 01:08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在相对主义的废墟上重建巴别塔(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上帝死了,道德如何可能 能与黑暗相匹配的光明。 ――
上帝死了,道德如何可能
能与黑暗相匹配的光明。 ――海德格尔
那是最美好的 时代 ,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狄更斯《双城记》
1.第一座巴别塔
《旧约》的《创世纪》一章里讲了这么一个“巴别塔”的故事:“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这是巴别塔的第一次倒塌。
虽然巴比伦人的这次尝试失败了,但这是一次不朽的尝试,它的意义比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还要重大得多。
2.第二座巴别塔
人类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停止建造巴比伦塔,而是以一种更深沉,愚公移山般的精神,继续默默地建造新的巴比伦塔。
在第一次失败中,人类吸收了教训:语言不能混乱。所以,人类慢慢 发展 出一种概念式、 分析 式的语言――形而上学语言,这正是一种可以减少混乱的语言。
从柏拉图以降,又经过了几千年,西方哲人一代代地往巴比伦塔上添砖加瓦。
直到上世纪初,一位巨人横空出世了,他就是尼采。尼采把主体的意志推到了极致,尼采把形而上学推到了极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尼采爬上自己最终建好的巴比伦塔上高呼:“上帝死了!”
尼采代表“主体”站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位置,但出乎意料的是。人站得越高,却摔得越痛。正在最得意的时候,尼采从通天塔上掉了下来。掉下来后的尼采在临死前曾抱着马头痛哭,这与尼采的权力意志似乎有着某种矛盾,这是否意味着尼采舍弃了权力意志,回归到人间来了呢?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这是巴比伦塔的第二次倒塌。
3.对尼采的批判――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对于尼采的反思,海德格尔进行得最彻底。
主体站得太高不行,那么主体站低点,又是什么局面?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正是这条道路的一次尝试。海德格尔甚至从自己的字典里删除了“主体”这个词,而代之以“此在”(或称缘在,Dasein)。相应于客体世界,就是“存在”。“此在”并不是是“存在”的掠夺者,“此在”是“存在”的看管者。
令人奇怪的是,人站得越低了,却反而拥抱了世界。海纳百川,因为它是最低的,最谦恭者成了最高贵者。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开创了重建巴比伦塔的一个新的可能,这个待会再说,先说第三座巴别塔。
4.第三座巴别塔
在自由主义方面,伯林提倡文化的多元,认同“相对主义”。施特劳斯对“相对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 自然 法”进行了回归,回归到柏拉图的“哲人王” 理论 。
在
政治 哲学 方面,施特劳斯同样对施密特进行了批评,批评他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不够彻底。仍然以“自然”为批判武器,施特劳斯提出伟大号召:回到古希腊,追求自然正当(美好生活)。
至此,施特劳斯建造了第三座巴别塔,这是一座打着“自然”旗号的巴别塔。
5.对“自然法”的批判――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其实已经否定了施特劳斯的“自然法”理论,只是没人注意到。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中说:“我空,所以法也是空的。”诚哉斯言!在海氏的存在主义里,主体已经消融在“存在”之中,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我空”。法是我理解的法,我都空了,法当然也跟着空了。所以,在海氏的存在主义里,施特劳斯的“自然法”理论已经消融。或者说,海德格尔以一种提前的方式批判了施特劳斯的“自然法”理论。但是,我们还要以一种更现实的目光对“自然法”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