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认识结构的革命(6)
2015-04-02 01:03
导读:由此可见,科学的构造论使人类的认识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从前的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把认识直接等同于经验对象、或视为
由此可见,科学的构造论使人类的认识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从前的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把认识直接等同于经验对象、或视为经验对象的纯粹的描述,那么今天的认识则是对认识对象进行思辩的构造,认识也就产生于这种构造,而不是经验。从方法上说,可以认为是经验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但这种结合是通过假设作为媒介的,而假设却是任意自由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来,这就是所谓“构造的自由”。通过思维的构造理论的指引,人们也许能发现人所无法直感的世界,人类正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我们这个广漠无比而又深不可测的世界的。然而公证的说,构造论并不始于今天,远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爱因斯坦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是构造这个不太清楚的世界第一个逻辑形式。可见只不过在今天构造的说法特别强烈罢了。
我们认为,通过科学的构造方式揭示这个繁纷复杂的世界是符合辩证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研究必须祥细的占有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这一层一经做到,材料的生命一经观念地反映出来,看起来我们就好像是在处理一个先验的结构”。(注20)马克思不正是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构造了《资本论》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实在的模式么?
然而,科学革命带来的认识结构的变化并不限于认识方式的变化,在认识的对象上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正如海森伯说:“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瞑想转变为实用,人们不太关心自然是怎样的了,更愿意问人们能够利用自然做些什么,自然科学转向了技术科学,知识的每一步进展都和它能引导出什么实际应用的问题相联系”。(注21)这在社会科学领域更为明显,除了少数学科外,多数的学科以人、人的社会、人的生存环境等等问题给出较合理的答案。也就是说,认识不限于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人在干什么的纯粹描述,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人(社会)能够做什么?该干什么?怎样干?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研究)的对象的重心已不再是实在的原来“模样”,而是事件、问题的处理。为此人们通过数学或逻辑的方式构造模型,至于这个模型和实在是否一致,人们并不在意,人们关心的是这个模型给出的结论,通过这些结论的预示而采取合理的行动。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更加深刻的铭记马克思的教诲:“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注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