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6)
2015-05-12 01:13
导读:问题的关键在于,儒家(包括梁漱溟在内)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理想是一个假逻辑!“内圣”属伦理学的范畴,面对价值世界,处理价值判断;“外王
问题的关键在于,儒家(包括梁漱溟在内)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理想是一个假逻辑!“内圣”属伦理学的范畴,面对价值世界,处理价值判断;“外王”属于政治学范畴,面对现实世界,处理事实判断。前者回答应然问题,后者回答实然问题。两者分属两个领域,互不交融。而“人治的多数政治”、“政教合一”的模式正是伦理学与政治学混同的产物。它虽经过了民主政治组织形式的包装,内里却仍是一个伦理模式而非政体模式。梁漱溟所要唤起的乡民的主体意识是一种道德自觉而非政治主体的觉醒。
梁漱溟试图通过乡村建设复兴儒家传统的实践失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失败恰恰由于自身的社会使命感太强。这样的心态在道德上十分值得尊敬,但往往导致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不能深入探究中西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复杂性。他所处的“现代化”与“传统价值”的两难选择其实是一个幻象。儒家价值和西方科学民主并不在一个层面。梁漱溟沿用了儒家以道统代替政统的思维,所以陷于困境。但,梁漱溟所提出的,现代社会如何接纳传统价值的命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一个如何选择与舍弃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在现实结构中怎样架构传统优秀精神价值,即,怎样重新定位传统价值呢?走儒家“圣王”的老路肯定是不行了,现代化和传统的二元对立也应打破——“现代”应有足够的深度容纳“传统”的惠顾。
注释
(1)《梁漱溟问答录》汪东林,湖南出版社1991年p15-16
(2)《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 著 郑大华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p12
(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p149 以下所引该书均为该社版本
中国大学排名 (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08
(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50
(6)《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朱汉国,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p7 转引《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郭德宏,青岛出版社1993年p42
(7)《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2
(8)《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1
(9)《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55
(10)《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8
(11)《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69
(12)《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0
(1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3
(14)《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5
(1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6
(16)《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78
(17)同上
(18)《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305
(19)《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78
(20)《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132
(21)详见《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130
(22)《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32
(23)《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28
(24)《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264-265
(2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213
(26)同上
(27)《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491
(28)《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1
(29)《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2
(30)《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6
(31)《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7
(32)梁漱溟的儒家价值观可概括为:理想的人生应该遵循人心的本质而进行。“人心的客观本质在于它秉承了宇宙大生命那种无目的和向上奋进不已的天性,面对自然和人生具有一种反乎本能、超越理智(即功利)的无私感情亦即向上之心。” 《试论梁漱溟的政治哲学》藏志军,《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p94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3)《梁漱溟全集》第二卷p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