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2)
2015-07-13 01:18
导读:作为近代世界之统治意识形态的启蒙思想可能在下个世纪遭到根本性的动摇-----眼下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江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没有惊心动魄的
作为近代世界之统治意识形态的启蒙思想可能在下个世纪遭到根本性的动摇-----眼下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江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没有惊心动魄的革命就不会有一部思想的历史。诞生于十八世纪之启蒙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基督教在"理性时代"之世俗形态。作为文明的历史上最为高级的原始宗教,基督教有其十分独特的宗教性相-----号称"神言"的《圣经》即以全知全能之"上帝"的视角说书,具有使进入其情境之听从混一神我的魔幻效果。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就是《圣经》由拉丁文译为各民族语言而人们无需通过教会即可直接与经典交流。为天主教会拘囚千年之蛮族灵魂终于在日益成熟的"理性"的帮助下挣脱了枷锁,进入《圣经》情境以神自居,浑然忘其本身-----还从来没有一个文化系统将"人"之动物本能奉为神明。西洋三大哲学民族之中,英国人以眼睛和下腹部思想,法国人以胸臆思想,德国人以大脑思想。哲学创作之冲动乃蛮人征服世界之冲动的升华-----只有无法忍受天主教会繁文缛节的半开化民族才能哺育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无非是精神宇宙之拿破仑第一,所以他对"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推崇备至。英法启蒙思想家很有些精致的意思,勉强称为"哲学思想"----我们将洛克、卢梭之流尊为"思想家",同样可以将原始丛林中狼奔豕突之野兽尊为"实践家"-----如果不是因为人类六根未净,这样庸俗而浅薄的"思想"如何能够颠倒众生长达两百余年之久。拜此辈之赐,"人"作为个体得到"自由"而作为全体则逐渐失去了"自由"。何时启蒙思想家被公认为祸害天下之洪水猛兽,人类就长大了,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启蒙思想,民族国家意识、自由民主制度三位一体之近代西方政治文化号称"终结了历史",究其实可能只是原始宗教、部落意识、部落民主制三位一体之早期蛮族文化在"理性时代"之修订版。这一文化形态仍然葆有人类童年期文化所特有的淳朴而幼稚的特征,因此必然随着理性之发育而发生严重的危机,一如晚期的希腊、罗马文化-----按照维柯《新》的看法,西方文化在西罗马帝国覆亡之后重新开始一次轮回,这一轮回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第一次轮回的轨辙。与高度成熟的中国文明相比,近代西洋文明尚处于理性发育的幼稚阶段。以譬之航船,古代中国以其最优秀的人才掌握航舵,所以船虽不快却始终没有迷失方向;而近代社会则
培训其高才如何添煤加油-----船行得飞快而任由"上帝之手"为之操舵。近代西洋文明似乎尚未成熟到产生主宰心和自制力之阶段。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意义之网"一定存在着极大的破绽,否则不可能出现所谓"生存危机"的。应以老成的中国文明为基准重新认真地考察近代文明的历史,为之定位,从而为未来的人类编织一张与真实境况相符的全新的"意义之网"。从事比较文明的汤因比博士最终将世界之未来寄望于中国文明,希望曾经沧海的华族在经历革命的痛苦之后仍能以天下一家的胸怀救治人类方殷之危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而中国尚未为其应当扮演的角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统治第三中华帝国长达千年的知识贵族自从失位之后就象帕斯卡所说的"被废黜的君王",在良辰美景的回忆和时乖命蹇的现实之间无法获得心理的平衡。"士"在古代中国代表了历史文化精神之自我意识,自觉地为其"上帝"布道,以人文化成天下-----没有这支贵族则华族必然失去全部的记忆及其高雅的气质。职是之故,他们被赋予"四民之首"的崇高地位。从宗教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某种终极形态之贵族化宗教,所以迥异于所有传统的宗教形态。只有当"失忆"的知识贵族重新开始履行其神圣的义务,华族才能再次发生自我意识,从而恢复古代中国的伟大。经历百年革命之后,斯文沦丧-----规划人民之文化教养此其时也。中国民族乃一血气既衰之老大民族,苟失理想,必然深溺贪吝之习而不能自拔。教化之功能即在使其心中之历史文化精神由无意识达于意识,从而焕发青春。中小学乃实施教化之一大关节。或可因势利导,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金庸武侠小说以及明清"四大奇书"取代现有的国文教材,泛读为主,培养年轻一代的古典文化修养以及理想主义精神。晚清学者曾就小说与群治发表过精辟的意见,可惜从未落实,也许我们可以用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取代雷锋以激发人民的文化道德理想。只有当中国民族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之时的精神状态,才有可能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开辟全新的道路。国家领导人就更应当努力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当前我国国势蒸蒸日上,一如《大易》乾卦。"群龙无首吉"-----领导人若能牢记"不敢为天下先",时时存着恬退谦让的心意,中国一定很有福气。有志化解近五百年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就应当努力做到"为国以礼",以示范的作用在东亚确立全新的以"礼"为核心的国家关系体系。"礼"表示一种"人"际关系-----当人清醒地意识人之为"人"之时,自然而然与他人发生"礼"的关系。明"礼"之人富于高贵的同情,总因自身之利益同情他人之利益,因其文化自尊同情他人之文化背景-----只有高贵的同情才能使人类超脱"丛林法则",从而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经历长期动乱,中国政治家深染权争之习,往往习惯于将对手视为政治角逐游戏中的目标对象,以为"匪"、"贼""走狗"、"黑手"、"反动派"、"法西斯"、"帝国主义者"等等。其实敌人也是"人",明智的领导人永远不会以羞辱其同类的方式羞辱自身-----读一读《左传》真让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无地自容。明"礼"仅为一个有涵养的政治家的起码要求。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直以天下之人无论华夷皆为自己的子女,正是"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成就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华族人口居世界五分之一,人类的问题亦即中国的问题-----永远都不能忘记"家国"之上还有"天下"。只有一个胸怀世界的民族才有资格为面临困境的人类导航。《老子》、《左传》、《论语》三书皆涵极为深刻的
政治学原理,应当以为国家领导人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