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终结”与自由主义(3)
2015-07-27 01:04
导读:汪晖不是以一种历史目的论,而是以一种矛盾的观点来理解市场、资本主义以及现代性的。正是从这种对于现代性的矛盾理解出发,汪晖不是简单地将现代
汪晖不是以一种历史目的论,而是以一种矛盾的观点来理解市场、资本主义以及现代性的。正是从这种对于现代性的矛盾理解出发,汪晖不是简单地将现代性等到同于资本主义,而是深入现代性矛盾的内部来思考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他提出“我们必须把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同时作为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他把毛泽东思想称为反现代性的现代性。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反抗资产阶级现代性的现代性,是一种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实践。毛泽东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外所进行的新的现代化探索和试验。毛泽东思想是第三世界人民的现代化经验,他一方面通过“大跃进”、“人民公社”、“破四旧”、“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和“职工大学”等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努力推进国家的化和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革命”、“上山下乡”、“反对官僚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和“文化革命”等来反抗和消除城/乡差别、科层制等不可克服的现代性矛盾。这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绝望抗争使他成为了继马克思和韦伯之后最伟大的现代性思想者。拉美作家马尔克斯有一部小说叫做《百年孤独》,毛泽东思想也同样注定了要经历“百年孤独”的命运。毛泽东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激进地推进到了现代世界之中,他是领导中国走向现代的伟大领袖。他将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灌输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通过毛泽东思想,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人民懂得了人的尊严,获得了翻身解放的权利。我们正是通过毛泽东的声音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这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而且正是在这种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中,改造了人民的思想,创造了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认同。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作为统治的附庸,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目光。反复无常的知识分子不是从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仅仅是从他们狭隘的个人利益来评价历史。不论是他们感激涕零,还是呼天抢地,不管他们哪一种丝毫没有超越个人利益的泪水,我都为他们感到羞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与此相反,作为一个伟大的学家,汤因比不是仅仅从本阶级,或者本民族的利益,同时也不仅仅是从暂时的利益来评价历史。汤因比说:“我是一个西方人,我和西方未来休戚相关,我尊重西方的文明,我并不想看到它衰亡。其次,我始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反帝国主义者和一个受压迫人的支持者。我总想看到西方对世界其他们地区的统治再度降低到与现时其他文明平等相处的正常地位。例如,我完全支持1947年英国工党政府让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获得独立,但这和希望西方灭亡是有区别的。我时常这样写道,西方从数量上看是少数,而且由于技术上的优势是一份递耗资产,因为其他民族迟早也能学会西方已经发明的东西,所以,至关重要的事情在于——也是为了维护西方的利益——我们与其紧紧抓住权力不放而被推翻,并且被弄得角色颠倒过来,还不如应该及时地降低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但这并不是反对西方——这是偏袒西方,即希望西方文明作为许多不同的文明中的一个而被保存下去。”对于汤因比来说,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而是“多数人的自由”才是历史的合理要求。从这样一种历史情怀出发,汤因比评论的文化大革命说:“文化革命的极端主义说明,毛泽东肯定已经把这看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危险。我认为,这场超乎寻常的清洗——它不仅清洗了这位统治者的敌人,而且也清洗了作为他的体制的传送带的官僚——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不像斯大林主义的那场恐怖。毛泽东公开嘲弄了中国官吏,但他并没有杀死他们,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那些取笑过中国官吏、并且看透了他们的人民,现在也许不会那么卑下地向他们叩头膜拜了,而按照传统人们是倾向于这样做的。……我认为,毛泽东主义的宗教观正是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尊重人性的尊严,不容许地位低下的人遭受中国官吏的凌辱。”这与中国的所谓自由主义仅仅从特权阶级和少数人的利益来评论历史是多么不同!如果中国的自由主义不是把自由理解为斗争,而是理解为和谐的话,那么它就必然是虚伪的,并且必将导致它和实践上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