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思孟心性说简论

2015-08-08 01:30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思孟心性说简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郭店楚简出土之前,学者多将宋代心性学的源头追溯到孟子。《
郭店楚简出土之前,学者多将宋代心性学的源头追溯到孟子。《史记·孟轲列传》云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1]”,孟子之学源于子思学派。由于《子思子》一书久佚,思孟在心性学说上是否有传承关系,几乎无从谈起。郭店楚简面世后,学界欣喜地看到,早在孟子之前约一个世纪,子思学派就已经建立了心性之学的框架,孟子的心性学说果然来自子思学派。毋庸置疑,这是先秦思想史中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对于子思学派的心性学说而言,孟子仅仅是一位忠诚的继承者,还是阐扬发挥的创新者?事关孟子在心性学说史上的评价,并将涉及到对宋代心性学的再讨论,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兴趣。郭店楚简中子思学派的心性论主要见于《性自命出》、《五行》、《尊德义》等篇[2],孟子的心性论主要见于《告子》、《尽心》等篇,本文试将两者加以比较,希冀能揭示其演变的轨迹。
一、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由郭店简可知,子思学派的心性学说,是从寻找万物之道,即万物的普遍性开始的。《性自命出》云“道者,群物之道”。只有把握万物的普遍之道,哲人的学说才能收到最普遍的成效。子思学派认为,万物之道就是天命之性,即与生俱来的属性。万物散殊而各有其道,牛马水地,无不如此。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自有其道。人道与牛马水地之道同出于天赋,是彼此最基本的共性。《尊德义》云:

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

因此,尊重自然之道是人与万物相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人道就是人性,《性自命出》说“四海之内,其性一也”,人性是人类最普遍的共性。尊重人类天赋之性,不得加以残害,则是哲人治理人民时必须尊重的原则。这一认识,是对西周以来知识精英提倡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化和升华,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人道的自然属性,就势必会导入率性由情的老庄一流,得出人道同于牛马水地之道之结论。从看,道家性情说很大,从孟子问学者之中有一位告子,赵歧说他“兼治儒墨之道”,而他向孟子提出的有关心性的,却颇见率性之言,就是明证之一。子思学派谈论性情,并非为了鼓吹唯情至上的理念,恰恰相反,而是要将人性引导到仁义的层面上去,用《性自命出》的话来说,就是“始者近情,终者近义”[3]。但是,人性与牛马之性的区别究竟何在?郭店楚简没有提供比较集中的论述,《性自命出》有“唯人道为可道也”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人道高于牛马水地之道,但究竟高在何处?作者语焉不详。
孟子也肯定万物之道,在他的言论中甚至不难找到与《性自命出》类似的语言,如“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以禹以四海为壑[4]”;又如“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5]云云。告子曾经向孟子提及“生之谓性”的命题,朱熹《集注》云“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告子的所谓“生”,是指人的生物性,故告子又云“食、色,性也”。告子明言“生之谓性”,潜台词则是万物之性齐同,意在混一人性与万物之性。对此,孟子作了断然的反诘: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孟子认为,按照“生之谓性”的逻辑加以推理,就可以得出“白之为白”的结论,举凡是白色之物,彼此就没有区别,白羽之白等于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等于白玉之白。再作进一步的类推,犬之性就是牛之性,牛之性就是人之性。告子终于无言答对。

二、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从《性自命出》等篇可知,子思学派刻意强调人性在未发之时的中正,认为在性外发的过程中,由于外物引诱和心志判断的差别,才形成了情的不同的样态。无庸讳言,根据这一逻辑来推理,只能得出性无善恶的结论。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群,却是善恶并存,反差鲜明,人性究竟是善是恶,成为令人困惑的问题。从《孟子》来看,子思身后的近百年中,有关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因而告子依然在谈论“性无善无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的问题。
上一篇: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走向分析 下一篇: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批判维度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