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的对象、语言、使命的超验性,及其与哲学(15)
2015-08-12 01:00
导读:11、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差别价值逻辑论关于形上的超验性的言说,把形上同哲学相区别。希腊词哲学(philosophiā)源于philosophós这个词,是爱智的意思。哲学
11、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差别价值逻辑论关于形上的超验性的言说,把形上同哲学相区别。希腊词哲学(philosophiā)源于philosophós这个词,是爱智的意思。哲学这种人的一种爱智活动,同科学(物学)相区别。人对智慧的爱,实践在直观对象的差别性及相关性的活动中。在相关的地方直观出差别在差别的地方直观出相关,这便是人的智慧。科学活动中的概念、哲学活动中的观念,就是表现对象的差别性及相关性的手段。但哲学史把概念同观念混淆,导致科学与哲学的界域不明。苏珊·朗格说:哲学的问题涉及概念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而不是报导事实,其作用在于加深对已知事实的理解而不在于增加人类的自然知识。[28]其实,她关于哲学的问题、任务、作用的理解正是出于科学的视点。不过,无论观念论哲学还是唯物论哲学,乃至认识论哲学,都同观念、概念相关,哲学或者以外在自然性在者为对象,或者以内在的观念性在者为对象。
诚然,形而上学离不开观念,但它既不来自形上思者对外在自然性在者的直观,也不源于对内在的观念性在者的直观。形上观念(如个别哲学体系中的原初观念),源于形上思者在上承受普遍自我的在下承诺。因为任何经验水平的对象,都无能承诺作为个别形上体系的原初观念本身。在此意义上,形上观念带有超验性的规定性。
形上观念的超验性,把形而上学和哲学相区别,哲学的观念,要么源于个别哲学家的主观预设,要么是他反思外在的自然性在者的结果,同经验水平的世界相关联。哲学观念是人关于此岸世界的观念;形上观念是形上思者关于彼岸世界的观念。正因为是彼岸的,它就不是现成的,乃至于其他形上思者的超验性观念,对于在形上之思中的形上思者都是经验性观念。形上思者,必须在在上承受普遍自我的承诺中开始自己的形上之思。他人的形上观念,仅仅对于他人的形上存在才有超验性。只有个别形上思者在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时候,只有他在以观念的方式提出自己如何存在的时候,同时将这种追问建立在面对绝对的终极的存在本身的时候,个别形上思者的形上之思才呈现在他的人生中。对于形上思者,物理事件的规律或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性、事实的报导或解释、人类的自然知识的增加或理解,都同他无关。因此,形而上学不再是供人研究的学问,它不代表一种学问形态。研究者能研究出哲学,却无能生产出形而上学,如果他在研究中拒绝对自己存在的超验性之思。形而上学指一种个别精神样式,是形上思者以形上观念承受普遍自我的在下承诺的样式,是形上思者将自己当作精神性存在者同精神存在——上帝——相关联的方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类需要哲学,仅仅在形上与科学没有自觉到自己的界域的时候。哲学尽管在科学主义占居主导地位的令天越来越丧失地位,但形上在反抗科学的神化中获得了新生。形上使人在现实的此岸中看到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在生起,让人类在强权统治及技术统治下的不自由处境中倾听到自由的呼召。只要人类相信人的存在差别于动物而有精神性,那么,人类就需要形而上学这种精神样式。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人道主义的穿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
普遍主义的高度、浪漫主义的深度、人本主义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