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一个范式
2015-09-08 01:13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一个范式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一个范式
1981年,84岁的宗白华的第一本文集《美学散步》出版,其飞扬灵动的文笔和深湛的哲思迅即震惊了中国美学界。其实,《美学散步》只不过是宗白华思想的冰山一角。1994年,《宗白华全集》整理出版,宗白华的思想主体浮出水面,我们这才看出里面的思想是一个贯通古今中外,汇通文史哲,沟连艺术、宗教甚至科学的体大思深的体系。
我们发现,宗白华的论文、讲稿和著作提纲涉及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实证主义、唯意志论、马赫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等,他翻译了最为艰涩深奥的康德“三大批判”之一《判断力批判》上卷,并与洪谦等合译马赫的《感觉的分析》,在晚年还有萨特和罗素哲学的笔记。关于中国学术,宗白华除了一些精彩的论文之外,还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近代思想史提纲”、“形上学”、“孔子形上学”等一些提纲和笔记,对于先秦的孔孟老庄和《周易》、魏晋玄学、佛学、宋明理学、近代哲学,都有系统论述。正是在这种广博深厚的中西学术背景下,宗白华确立了他对于中西哲学和美学思想研究的比较意识和观念。而这一点,我认为是宗白华学术研究中思维的特色,也是他取得辉煌学术成就的关键。
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描绘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一个大致面貌。
宗白华形上学的构成及其最高境界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与他对于中国哲学形上学的思考联成一体、互为表里的。《宗白华全集》第1卷中的“形上学”笔记,是他为建构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所做的准备和探索,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和西方哲学形上学的集中思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宗白华认为,西方的哲学形上学及宇宙观是一种数学几何学的形态。从托勒密著《天学大成》开始,到后来的伽里略、牛顿、爱因斯坦都是运用数学或几何学的方法来描述宇宙与天体的结构和运行规律。西方哲学也是如此,所走的是一条纯逻辑、纯数理、纯科学化的道路。因此,西方的形上学实质上是一种科学。反过来说,科学在西方也可以说是一种形上学,因为“希腊人之研究几何学,并非为实用,而是为理性的满足,在证明由感觉的图形,可以推出普遍的真理。” 例如,毕达歌拉斯研究数,是证明宇宙秩序与和谐的根源均在于数。宇宙——世界——科学——形上学,在西方成了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宗白华认为,这种形上学不能把握世界鲜活生动的事物和现象,没有达到宇宙和世界万物的精神和本质。因此,这种形上学对于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最终是隔膜的:“西洋出发于几何学天文学之理数的唯物宇宙观与逻辑体系,罗马法律可以贯通,但此理数世界与心性界、价值界、伦理界、美学界,终难打通。” 宗白华的这种梳理,应该说揭示了西方形上学的一种本质,也揭示了西方哲学与科学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本质。
与此不同的是,宗白华认为中国人的形上学和宇宙观则是非数学、几何学的,因此与近代科学也完全不同。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家没有注意到西方哲学中所谓的实体。西方从泰勒斯就认为水为万物之根本,是一不变实体,而中国哲人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以水喻道,但不以水为哲学实体。同时,中国哲学家具有一种传承、延续先祖和古圣的政治道德遗训以及礼乐文化的使命感,因此对哲学与政治及宗教不采取对立的分裂态度,而主张“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们对古代的宗教仪式以及礼乐,只是想阐发其“意”,于其中显示其形上(天地)之境界。而对于形而下之器物,他们则试图体会其形而上之道,即在器物的“文章”(文饰)之中显示出“性与天道”来。这样,中国古代的哲学不仅没有与宗教分裂,而且与宗教、艺术(六艺)密不可分,同时与具体的历史生活、与现实人生的世界息息相通,即所谓“仁者乐道,智者利道。”如果说,西方哲学家把人类历史生活的所谓“命运”化为一种命定的自然律,那么,中国哲人则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推向“天人合一于‘保合太和,各正性命’之形上境”。 从这里,我们看到中西方哲学形上学具有一种数与诗、科学与艺术的分野,风格和气质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