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形而上学系统的最初建构(一)-《五行》((5)
2015-09-10 01:15
导读:既然德与善相对应,那么,因为“德,天道也”,“善,人道也”。人道也应与天道对应,德与善的对应也归结为天道与人道的对应,是“五行和”与“四
既然德与善相对应,那么,因为“德,天道也”,“善,人道也”。人道也应与天道对应,德与善的对应也归结为天道与人道的对应,是“五行和”与“四行和”的对应。天道与人道的差别在于是否经过了“圣”这一作为关键与枢纽的五行中处于中心的“行”。德是天道,是至德圆满的境界。天道是天之道,是天之“本心”及本然。人道是善,是人道中之至高层面。德乃天道,化为五行,其中的四行成为善,但正是这一“缺陷”(即无“圣”)使善有追求天道并与之冥契的愿望。因此,如果人仅执着于人道、仅执着于外在的自我而没有尽心与作为“德”而在人心中的天道与心中的“我”通融为一,或只是视天道为不可及的与己相对立的外在的“无可奈何”的异己力量和存在,便是善与人道的局限与困境。德之天道,是由于人能尽心去“听”,打破对自我的执着和对现有的满足而去与天道和天契合,在天及天道中去寻找、感知和了悟自我、与天合一的至境。不能与天融为一体,不知天德本就植于人心,是天德下贯而与人心合一的,则至多只能至“善”,而难以进一步突破并进入天的开朗圣明的境界。由于缺少了“圣”,善无法关注天与天道,因而,善缺少对天与天道的关注,实际上将人与天置于相分的状态,只是“四行和”,其最终指向是人而不是天,“形于内”与“不形于内”尚未构成一个双向的交流,尚未统一。如果无“圣”,天对于善与人道而言就是外在的,人道与天道是分离的,因而也只能在人道内解决人的问题,这并不能真正彻底地从根本上去解决人的问题,因为不能解决天的问题,而天与天道就是根本。因此,人仍会有迷茫与痛苦,这便是“忧”,是“中心之忧”。有了“中心之忧”,进一步的“德之行五和”而成德也便有了可能。“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不乐则无德。”(第二章5-6简)在帛本中也有“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的思想。(20)反过来看,有“中心之忧”则有“中心之智”与“中心之圣”,从而成德便有可能。并且,在《五行》第二章中实际也是把“中心之忧”与德(天道)和善(人道)放在一起来论述的(见第二章4-6简),这更表明其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虽然善、人道还不是德与天道,且似乎相距甚远,但却为德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忧”!有了“中心之忧”才有了出于内在的自我及本心的需求(其实是顺乎天与天道)而志于君子道去尽心倾听,如此而可闻君子道。“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第十七章27简)如此,经过“圣”,德与善、天道与人道便连接并融合了,这是整个天人体系的第二个层面,是第二层大融合与和谐,且这一融合构成了此天人合一形而上体系的关键环节。天与人、天道与人道的对应化为德与善的对应,第一层天与人的大融合与和谐也便化为第二层德与善相应的融合与和谐,且第一层与第二层融合为一,展开第一层与第二层的交融与双向流动,天人合一便体现为此两层的各自的融合与互相融合或这两层的合一。第二层承担和接纳了第一层,并开启了下一层即“五行”(圣、仁、义、礼、智)层面的融合。德与善是整个天人体系的关键与枢纽,德因为是天与天道的体现以及作为善与人道的根本而化生人道,因而又是此关键中的关键与枢纽,是中心之中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的交融的形上与形下的融合也便通过德而体现在整个体系之中。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五行
“圣”乃“五行”之一,由于“圣,知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第十七章28-29简),那么,圣本身即是五行之所“和”。从下一章中的一句“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31简)可看出圣与仁分别对应和代表了“五行和”与“四行和”。虽然圣与仁分别是五行中之一“行”,但圣与仁分别是一个作为关键和枢纽的“行”,是“五行和”与“四行和”的关键和枢纽,有了圣与仁才有了“五行和”与“四行和”,而又才可“和则乐,乐则有德”(简29)与“和则同,同则善”。因为,“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第二章4简)所以,在此意义上圣与仁分别是“五行之所和也”与“四行之所和也”。那么,圣与德都是“五行之所和”应该如何理解?德是天道,它是天道下贯入人心,又化为五行,而使天德体现、人道可能。五行,包括“圣”本身即是德所化成,德是自上而下地化生人文。德是“五行和”在于它本身即是五行,德以五行的形式存在,存在于人心又呈现于外,化入人的行为实践中。德包涵五行的五个方面及其意义,分化的五行实际就是唯一的德(进而是唯一的天与天道)。而圣首先在于其本身是德之一“行”,圣之“五行和”实际上是五行之“所和”,是“和”“五行”而为德、为天道与君子道,是自下而上的把握天道并与天融汇合一的开朗圣明与理想境界,圣不在四行中而又不离四行,虽是五行之一又超越其它四行进而超越人道而与天冥契,“圣”明了人道与天道,向往人与天、人道与天道的本然合一而引领四行融合并同归于天人合一的圆满与和谐。如果说德是天道,那么圣便是天人之间(圣不在人道中,因为人道只是“四行和”,是善,善与德相对应而归结为“仁”与德相对应,因为“仁”即是“四行和”。这一点将在下文具体论述)、是天道与人道之间,不在天也不在人,既在天又在人,即天且即人。德设置、开启和形成了“五行和”与天人合一,圣“和”五行而实现和完成了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