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9)

2015-10-17 01:04
导读:第二,经济权力话语问题。把前现代称为欠发达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把现代称为发达国家,把后现代称为超发达国家。问题在于,中国在前现代是欠发达


第二,经济权力话语问题。把前现代称为欠发达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把现代称为发达国家,把后现代称为超发达国家。问题在于,中国在前现代是欠发达国家,应该走向现代性甚至后现代。这种以"后"为高的看法,使得生产环节的经济决定论和消费环节的消费主义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不可小看的隐患。

第三,信息传播方式的与话语。前现代是手写纸介媒介时代,"学而优则仕"使知识分子学的目的是为官,其中充满着一些糟粕。信息传播到了现代是资产阶级印刷时代,印刷时代可以说知识精英掌握了文化的阐释权、文化阐释的角度、文化阐释的结论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到了后现代时期的电子媒介,电子媒介再生产出大众文化--众声喧哗。这种由"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到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精英的"知识就是力量",然后到了大众传媒的大众平面"众声喧哗"的发展演进,使得评价开始出现差异:有些人喜欢大众文化而对后现代的东西表示认同;有些人很喜欢知识精英,所以对学院派知识分子报以很大的希望;但也有一些不太喜欢学院派的知识精英,而更喜欢民间带有原始回归的东西,他可能对前现代的东西很感兴趣。这种差异性仍然没有逃离以"后"为好的格局。

第四,应该落实到价值层面。对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信息传播层面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出现了如此多的差异,应该给予更高层面的分析与对待。如果是用印刷时代的媒体去谈政治,用政治方面去谈经济,都是不得要领的。在价值层面上我赞同的是:我们应该用一个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如今同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就可以避免站在自然的角度、站在神性的角度、站在理性的角度、站在意志的角度、站在本能的角度来考察三者关系的盲视和误读。我们只可能在神性和兽性之间找到人性的基本平台。说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做出怎样的具有合法性的价值判断,与我们的文化身份和中国立场紧密相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国"后学"问题是当代世界后学问题的一部分。中国"后学"关注的问题以及后学自身存在的语境相当复杂,只有充分弄清西方后现代问题,才能深入分析中国后现代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后学"的问题让我们明白,当代问题决非一种单一模式可以透视的,这种呈现交织状态的话语纠缠,致使问题的任何解决都变得相当棘手。后现代后殖民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面对这一问题的同时,又必得面对民族主义和中国现代化问题,以及当前的边缘话语和全球化语境问题。

在我看来,在后现代文化转型与文化发展中,只能是尽可能多地遵守不断超越的"人类性"的共同价值和认识,遵循一定的国际文化审美共识,同时加上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审理过的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才有可能组成为新世纪的中国新文化形态。只有这样的差异性和多元化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维持整个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

上一篇:政治哲人施特劳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