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2)

2016-01-12 01:08
导读: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入手”来分析美感。○6 这一入思的角度决定了在其中呈现的美感必然基本上 是理性的。只是到了80年代,他才提出“积淀说”,重新

  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入手”来分析美感。○6 这一入思的角度决定了在其中呈现的美感必然基本上
  是理性的。只是到了80年代,他才提出“积淀说”,重新解释了他原来的“美感二重性”. 按照这
  种解释,美感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
  式”. ○7 这一解释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经典。迄今为止关于美感的理解大多都是在此框架中进行
  的。美感是感性理性的统一,美感包含知觉、理解、情感和想象四种因素,这两点几乎被后来所有
  的教科书重复着,鲜能出其窠臼。高尔泰也许是当代中国美学家中最具原创力的人之一。在他的理
  解中,美感为一构造,包含两个方面:绝对活跃与开放的“感性动力”;相对静止与封闭的“理性
  结构”. 前者是“作为动力因与未来相联系的”,后者是“作为结果与过去相联系的”. 美感虽不
  离这两个方面,但本质上却是作为批判、扬弃“理性结构”的“感性动力”而存在的。这一点决定
  了美感的“解放”功能。○8 虽说李、高二人在形式上都达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也有很大的
  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李泽厚的“感性”指的多为人的直观感受,而高尔泰
  的“感性”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价值取向的自然生命力。第二,在“感性”、“理性”两个因素中,
  李强调的是二者的相互融合(积淀),高强调的则是二者的相互斗争(扬弃);李在美感中看重的
  是作为社会历史之肯定成果的东西,而高在美感中看重的则是具有批判精神与否定能力的方面。
  无论以上三种理解有何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都不出感性、理性的二元预设。这一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设注定了美感永远也越不出它们的藩篱。
  2 美感真的是这样的东西吗?
  如果人性的全部内容只有感性、理性两维,那么,在它们的界域之内去探寻美感的性质就将是
  完全正当的,而达到两者统一的观点无疑也将是最全面的。但是,如果人性的疆域伸展得比感性、
  理性还远,而美感的性质碰巧又逸出二者之外,那又会怎样呢?
  我们这里不再做人性的有无之辨,而径直指出:感性、理性确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但它们只是
  人性的一个方面(现实性维度);此外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灵性(the spiritual )。这是人性
  的超越性维度。这两个维度是平列而非从属的:“灵性”不是“感性”、“理性”的升华或反映,
  不能归并到“感性”、“理性”之中;“感性”、“理性”也不是“灵性”的放射或流溢,不能收
  摄到“灵性”之中。
  何谓“灵性”?正如“感性”、“理性”一样,“灵性”也是我们对于人的存在之某一方面的
  概括与抽象。我们把“灵性”界定为人与“意义”打交道时所出示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处身状态。
  但什么又是“意义”?这里所说的“意义”,不是语言学或语言哲学所说的“语义”即语词所
  指的无形的观念;也不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那种组建世界的“意蕴”即事物凭之
  得以展露和领会的因缘联络整体。这两种“意义”与我们所说的“意义”虽不无关联,但却不是同
  一层次上的东西。我们所说的是一种“人生意义”,即人生在世特别有所依持(可靠、可慰、可乐
  等)的那样一些存在状态。这一意义上的“意义”与前两种的区别可由下述情形见出:一个人说着
  语言(诚诺着它的语义),也在作为因缘联络整体的世界中烦忙操持着(承诺着它的意蕴),却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能仍感到他的生存是毫无意义的、空虚无聊的,仿佛还缺点什么。这个“什么”,多半就是可使一
  个人兴致高昂或兴味索然并因而可使他的生活充实生辉或空虚暗淡的“意义”.
  求意义与求生存乃是人生在世的两维。求生存指个人的存在与种族的延续。为此而又有求食
上一篇:语言在多大程度上规范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