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10)
2016-01-16 01:01
导读:Keywords: religion, philosophy, transcending, belief, presupposition. 注释: 儒家之被称为“儒教”以及“三教”之说,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当初所谓“教”,其本义并不
Keywords: religion, philosophy, transcending, belief, presupposition.
注释:
儒家之被称为“儒教”以及“三教”之说,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当初所谓“教”,其本义并不是说的宗教,而只是说的“教化”。中国古代虽有宗教,但是并无现今“宗教”这个观念。古来“三教”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功能,就是教化作用。
视儒家为宗教,实际上有两种立场:一是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的立场,对儒家的宗教性“唯心主义”持批判态度;一是以海外新儒家为代表的立场,对儒家的宗教“超越性”持认同捍卫的态度。
这个问题的由来在于:鉴于有人以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西方那种宗教超越精神而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某些学者针锋相对地提出,西方式的超越只是一种“外在超越”,而中国儒家式的是“内在超越”。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64页,商务印书馆版。
George Yule: Pragmatics. Oxford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Study. Chapter 4: Presupposition and Entail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resupposition”, quoted from Hadumod Bussmann’s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nglish edition ? Routledge 1996.
这是海德格尔前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的主题。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69、288、273页,三联书店1999年北京第2版。
同上,第288页。
转引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二篇第一章第49节原注,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86页。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48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胡塞尔这里所论列的乃是经验主义的所与,而这正是他所"悬搁"的;在他看来,真正的原初所与乃是纯粹先验意识。这就是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
这里似有必要指出:这个谱带并不表明思维水平的高低梯级,而是平行的,即只表明各种不同的观念对于终极存在的不同理解而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胡塞尔以transzendental(先验的)纯粹意识作为绝对原初所与,而坚决反对以任何Transzendenz(超越物)为预设。前者在人的意识之内,而后者在人的意识之外。
此意志不仅指心理范畴的指向行为的"意志",而且包含了情感、乃至于潜意识冲动在内。
这种“唯物主义”不应该包括马克思的哲学,参见拙文《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
H. S. 塞耶:《实用主义》,原载《美国百科全书》1972年版;洪谦主编《近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资料》,第168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哈利·威尔斯:《实用主义》,第37页,纽约国际出版社1954年版。着重号(黑体)为引者所加,下同。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40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所谓"证明",严格地讲指两种:或者是逻辑演绎的必然性,或者是感知经验的实在性。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4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黄玉顺:《拒斥“形而下学”:论哲学及其与科学的关系》,台湾《鹅湖》2000年第2期。
同上。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92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同上,第28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选集》第2卷,第6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6页。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I.3,183b-184a。《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7、5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绪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第42页,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