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2)
2016-04-19 01:02
导读:其深 层的理论意义在于: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形态 与统一整体的关系?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原创形态、次创形态、
其深 层的理论意义在于: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形态 与统一整体的关系?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原创形态”、“次创形态”、“再创形态” 的本质统一性?对此,重在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观为根本指导,把“三种形态” 的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探讨。既要从当代人类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践出发,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又要自觉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 实现研究范式和解读方式的根本转换,更要反复深入地研究“老祖宗”,切实找到新形 态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源、之本、之根。
基本问题之四:层次论。大凡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 又体现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马克思主义学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社会实 践为基础,通过逻辑的形式再现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联系,进而形成其逻辑结构的。充分 体现这一逻辑结构的主要有四个紧密联系的逻辑层次:其一,科学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 义学理的最高层次,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是以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发现和世界观转变为根本前提的。他们曾经是唯心主义者,通过历 史研究、哲学批判和政治实践等理论与实践途径,彻底反叛唯心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于对理性与现实矛盾的科学理解,他们以高度的自觉意识,走 出了物质利益与理性的关系、物质利益与国家的关系等种种困惑。因此,他们在理论研 究上与先驱们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一开始便把需要研究的对象置于社会物质生产这一 广角镜之下。就是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根本生长点。其二,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基本内涵。其中的基本原理或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核心内容,具体论断或观点则是基本原理或原则的具体展开和深 刻体现。基本原理或原则和论断或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主干内容,处于其体 系的较高层次。其三,抽象规定的若干逻辑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学理构成的认识阶梯。任 何一种理性思维的表达,都离不开逻辑范畴的运用。列宁根据黑格尔的思想,曾经把范 畴界定为认识过程中的阶梯,“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3](P78)马克 思主义学理逻辑范畴的生成或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从前人学说范畴的借用和改造而来; 二是从其他学科范畴的移植和嫁接而来;三是从社会实践中创造性概括而来。逻辑范畴 体系处于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中介层次。其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 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实践操作方案。实践操作方案亦可称之为实践化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其体系的逻辑延伸层次。马克思主义学理本身 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其学理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实现学 理的过程,是学理具体化和深化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学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理 的真正力量,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与其说在于其理论证明,不如说在于其实践结果。 因为其深邃的学理并非用墨水写成的,而是用人的实践活动写成的,只有把学理表达和 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学理才能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理论内容,表现 自己活生生的力量,获得自己时时常新的内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牢牢把握真精神——理解和内化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使然
坚持科学的理论观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入口,而牢牢把握真精神则是掌握马 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使然。马克思主义学理凝结着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 灵魂,其真精神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时代精神”。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理蕴含着“大时代精神”。所谓“大时代精神”,就是由资本主 义向社会主义长期过渡这一历史时代社会内容的本质特征的表现。特定时代诸如“战争 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时代,只是大时代发展链条中的某一阶段。大时代 的社会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和文化等等的发展状况。它们在 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具体理论形态和观念体系中,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得到反映 和体现的。当历史行进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社会化大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占有支配地位。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加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 各种矛盾进一步暴露和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一场具有全新内容的社会解放运动的序幕已经揭开。先前资产阶级的启蒙学说此时已日 益变成蒙蔽群众、为雇佣劳动制度辩护的学说,资产阶级的“理性”旗帜已不能满足时 代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面对时代的风云,在社会实践的洗礼中,批判地吸收了19世纪 新的自然科学成就和社会科学理论成果,包括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 合理内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创造,创立了充满“大时代精神”的科学理论体系。一百 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以及整个人 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 都无法回避和摆脱它的影响。特别是它对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直至实现人类最高价值 理想与目标——“自由人联合体”的长期观照性,在人类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对“长期过渡”始终具有观照性的“大时代精神”,本质上是对“现存世界”的批判 精神。这种“现存世界”一天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就一天也不能停止对其批判。正因为 马克思主义具有这种大无畏的批判精神,所以它亦最容易成为批判对象。正如马克思恩 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说的那样:“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 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1](P271)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要彻底批判 “现存世界”,而“现存世界”一切旧势力同样要批判马克思主义。这种“双向批判” 贯穿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但科学是打不倒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越是邪恶势力咒它“已经死亡”,越是表明它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死去的伟大灵魂。马克 思主义学理之所以长期活生生地存在于社会意识中,是因为产生了它又为它所揭示的那 种社会存在依然活生生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试图解决的“大时代”的问题仍旧在以变 化了的形式延续着,需要生存于“大时代”的无数代人坚持不懈地加以解决。我们从马 克思主义学理把握到的“资本主义”这一事实,今天非但没有蒸发,而且已膨胀为一个 全球资本主义世界,这就更加需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正如在西方思想界 享有盛名的解构理论开启者——雅克·德里达所说:惟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才能 使人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统治者,一方面大肆鼓吹维护人权,另一方面又借助雄厚的 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疯狂地进行政治上的扩张和经济上的掠夺。[4]德里达把马克 思主义学理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认为它可以始终成为人们分析、批判现存 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显然,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见识却真正触及了马克思主义学理 的真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学理折射着“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随着时代变革而跃迁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的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前后的时代精神亦有质的区别。马克思 主义学理的本真精神之一是“新时代精神”。这种“新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为追求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