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4)

2016-04-19 01:02
导读:、两个决裂、两个不可避免,进入新的时代环境又从中悟出世界历史理论 、 世界史 观抑或全球化思想。这些对立的观点由同一文本中生发出来,不但严重
、“两个决裂”、“两个不可避免”,进入新的时代环境又从中“悟出”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史观抑或全球化思想。这些对立的观点由同一文本中生发出来,不但严重割裂与 损害了原始文本的完整性和真实内涵的恒定性,而且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要正本清源 ,就必须老老实实地研究原始文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真思想。
  2.应大力开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比较研究的新领域。在当代思潮中,有着林 林总总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这些流派师承不同的资产阶级思想观点去解释马克思 主义,力图说明当代世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革新”和“发展 ”。“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产物,虽其各种派别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某些 合理因素,但在总体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学理。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传统的“新 马克思主义”衰落乃至逻辑终结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国外的发展呈现出急剧的多元 化倾向。对之,中外学者提出的概念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晚期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等。这种界划开拓了新的论域。在马克思主义 者看来,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和文化,才能建 设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放过对敌对思潮的批判, 从来没有放过对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的评析,同时,也从来没有拒斥过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积极成果,而是通过比较研究,在分析、批判、鉴别、选择和 改造中,吸纳其有益的成分,丰富和发展自己。由此可知,大力开发比较研究的新领 域 ,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具有推进与撞击的特别意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应大力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当年,马克思本人之所以不愿当“马 克思主义者”,是因为一些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神圣化、 教条化,机械地照搬照套。它表明马克思的心灵世界有一个真实的企盼,即对他的理论 的运用,要充分体现“国别化”、“民族化”和“个性化”,也就是要具体化。而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最重要的逻辑法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一个宏伟的工程,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项永恒的事业。从创业者毛泽东开始, 历经邓小平、江泽民的艰辛探索,在迄今不足百年的时空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果,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党的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下,中国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跃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这离马克思主义预设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还相距甚远,仅仅是万 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未来复杂多变难以定型的奋斗征程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特别是踏上新世纪的新征程,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社会主义同经历更长久、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更高的资本主义制度 相竞争,奋力赶超它们,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只有从激烈跳动的时代脉 搏中把握住其中最突出、最聚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是广阔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而密切关注一个时代所 提出的问题,始终是所要研究的重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 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5](P289-290)中国现时代的强烈呼声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尽快使中国人民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是 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它所实现的具体途径是什么?它将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有哪 些?它应把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点方向及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又在何处?如此等 等,正是我们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领域所要重点研究的。无论这项研究是多么的不 易,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彻底唯物论, 敢于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勇于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人的事情 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认识和处理的主体认识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现实的实际和 实践出发来想问题、定决策、办事情的动态方法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运筹的社会 活动辩证法,保持豁达的开放性,挖掘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我们的研究就一定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学理这个普照的 光更加强烈地照射到中国大地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陈学明.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论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上一篇:“否定的辩证法”是否定辩证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