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自辟蹊径的史料研究与“消费不足危机论”要旨
以“消费不足危机论”为核心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1)自辟蹊径的史料研究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第6卷《1般理论引起的若干短论》体现了凯恩斯对前人消费理论独特的借鉴研究。他对反经典的消费不足妨碍社会繁荣论进行了3个时期的考察。第1时期,是以曼德维尔《蜜蜂寓言》出版为标志的消费不足论幼年期。凯恩斯谈到,早在16、17世纪的赫克舍尔、拉菲马斯、配第、巴尔邦、卡里等学者先后阐述了奢侈有利,节俭有害,如果每个人都多花钱,那么所有人都会有更多收入的思想,经过《蜜蜂寓言》的渲染,流行起来。通过该书,曼德维尔阐发了他的道德观——繁荣可以通过花钱而不是储蓄的得以增大。由于该消费理论与主流理论的背离,遭到了严厉的批判。第2时期,以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代表的消费不足论正式提出期。马尔萨斯认为,消费不足会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为财富的不断增加只能靠对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来维持,“如果每个人都满足于简单的食物、最破旧的衣服和最简陋的住屋,那么其它各种较好的食物、衣服和住屋就肯定不会存在。”然而,这种担忧因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受到李嘉图的忽视。第3时期,以J.A.霍布森和A.F.穆默利合著的《工业生理学》出版为标志的消费不足论成长期。凯恩斯认为《工业生理学》提出的消费理论虽然未能撼动正统学派,但霍布森他们却是第1次明确地宣称“资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储蓄倾向所导致,而是它对实际的和将来的消费所造成的需求的反应”原理的人。
尽管前人的消费“反”论,受到了多方排斥和打击,但凯恩斯却因从表层看到了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消费不足,及致富的依赖路径——多消费,而勇敢地挑战经典,系统地提出了“消费不足危机论”的旷世之论。
(2)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的要旨
凯恩斯认为,社会总供给依赖于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社会总有效需求。就消费来说,短期内由收入决定。然而,由于消费者普遍受1种心理规律的影响,即“在1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么多”,致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MPC)。假定投资诱导不变,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引起的消费不足,就会使商业、饮食业不景气,使投资者产生悲观预期,降低他们的资本边际效率,产生更强的流动偏好,诱发投资不足。也减弱投资及就业的乘数效应。可见,消费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源头,又是产品滞销、非自愿失业、贫困屡屡出现、生产过剩危机频繁爆发的直接原因,即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为此,凯恩斯提出政府不能甘当“守夜人”,要施加宏观干预,不断注入新的购买力,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疏通流通渠道,拉动生产。他指出:“对于消费倾向,国家要部分通过赋税制度、部分通过利息率的涨落,和部分通过其他手段来施加引导的作用。”换言之,通过实施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有效消费需求,拉动生产、就业、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形成多消费——多投资——高收入——高消费……的指数增长循环圈。事实证明,由消费不足论,引出的政府干预主义,快速修补了被大危机毁坏的生产链条,改良了与生产力不协调的生产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发生而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理论的质疑,也波及到在可持续发展命题中是否应该扬弃的问题,因为该理论旨在解决短期问题。
2、在可持续发展中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的实用性
畅通的流通渠道是保持生产持续、不中断的必备条件。马克思指出:“交换过程是商品从把它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它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手里”,“商品1到它充当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从商品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1定是商品所有者”。即流通(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或纽带,如果纽带断裂、或桥梁过于狭窄,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G…P…W…G就无法实现。前已述及,可持续发展是无数连续的、短期生产点的连接,断裂式的生产,不是可持续的生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更加富足的产品过剩时代,此时,“流通对生产、分配、消费不仅起被动的‘联结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能动的“调节作用”,“流通……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1个助推器。”因此,不断向流通中注入购买力,疏导流通,实现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顺利转移,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曲线上的“点”连续.、不中断的必备条件。
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为可持续发展畅通了流通渠道,为短期生产不中断创造了条件。实际上,凯恩斯不断为流通注入购买力的刺激消费政策,就是拓宽流通渠道的流通政策。首先,凯恩斯从宏观高度确立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为流通渠道的畅通奠定了基础。凯恩斯消费理论蕴含着1张经济方向图:消费1生产1消费。该图表明,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是1切经济活动的唯1目的和对象。”制约生产的也是消费——“资本是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消费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性质,把“人”真正摆在了“本”的地位,是对经典理论“生产→消费→生产”那种为生产而生产路径的彻底扬弃。消费者宏观主体地位的确立,易于从政策措施上引导生产,使生产结构与消费者需求结构统1起来,易于实现市场出清。其次,凯恩斯所发现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于在流通中注入更多购买力起到了方向性作用。凯恩斯谈到,相对来说,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穷人的消费倾向较高。那么,增加穷人的收入,收入中会有更多的份额成为现实购买力,能够为产品开拓更宽广的市场。最后,刺激消费、拓展流通,避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链条断裂,满足生产“连续性”要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大量企业倒闭、物资废弃,造成生产链条大断裂的例子触目惊心的。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后基本避免的大的生产过剩危机。诚然,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旨在解决短期产品过剩问题,似乎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精神——永续性,显得格格不入。然而,长期是短期的累加,无数短期经济的持续、不断裂发展才可能构成长期的持续发展。
可见,消费不足,不仅造成短期生产中断,也会造成可持续发展的“断裂”;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或者说是,拓宽流通渠道政策,是促成短期无数生产点得以连续的外推力,也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3、消费不足危机论有加剧资源匮乏的局限性
1.充裕的资源是保障产出持久增长的物质基础。诚然,短期增长的连续性取决于旺盛的需求亦或畅通的流通渠道,但是,持久的增长则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就连首创需求论的新古典学派马歇尔也承认:“就1般而论我们所考察的时期越短,我们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对价值的影响;时间愈长,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将逾加重要。因为生产成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当前,日益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为,可持续发展要求,产出曲线不仅短期不能中断,而且,随着时问的推移应具有无限延长、增长的趋势,如果资源逐渐走向耗竭,即使生产能够不间断的维持,那也是低位运行(斜率变为负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保证资源数量的充裕,增长的持久性才成为可能。
2.消费不足论的资源环境负效应。如果说资源短缺问题早已存在的话,那么,“滞胀”是资源危机凸现的标志。该问题快速升级,与长期单方面实施刺激消费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凯恩斯对消费拉动经济的强调,推动了资源环境恶化的进程。凯恩斯认为,1个社会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就业不足,“就业的机会必然受到总需求多寡的限制。总需求只能来源于现行的消费以及现在为将来的消费所作的准备。……消费不可能被无限期地推迟下去。”要“预先消费”就得“举债支出”进行负储蓄,但是,只要消耗就会促进生产,哪怕是浪费也会致富。这种对消费作用的强调,促成了后工业社会新意识形态“物质主义(materialism)”的形成,即,不顾及资源承载力、不顾及后代人福利的畸形消费——高消费、炫耀消费和浪费消费。这种消费,对1国资源环境的掠夺是贪婪和疯狂的,且以其强大的感染力,促成资源难题全球泛滥。因此,“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我们的消费者应对于地球的不幸承担巨大责任。”对资源更具破坏性的畸形消费意识仍来源于《通论》:“建造金字塔、****、甚至战争都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尽管,这些话是出于对那些固守经典理论的政治家的讽刺,但被相当数量的人所误解,以至于,西方社会的军备竞赛、频繁战争、浪费性政绩工程等都以此为理论根据。尽管2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国也从2战中得到了繁荣的好处,然而,破坏性消费对资源环境的摧毁却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强烈的短期意识是诱发资源问题快速升级的又1原因。凯恩斯在《通论》中坦言,他所陈述的思想及政策主张都是针对短期经济问题的,这无可厚非。然而,他在处理短期问题时往往把短期与长远、当代与后代的利益对立起来,所形成的策略通常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当代不顾后代人。例如,他认为古埃及的就业得益于金字塔的建造,中世纪就业得益于造教堂和做道场,为此他告诫道:如果“我们在为后代建造住房时,要是仔细考虑这样做对后代所增添的‘财务’负担,从而,我们就没有象埃及和中世纪那样简便的避免失业问题的方法了。我们就不得不接受失业的存在……”。他还有1句著名的话:“在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去”,意思是说,既然到了那个时候,人们都会死掉,那么,经济事物的长期均衡状态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这种短视化的思想,既迎合西方政府政治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也与西方大众的人文价值观相弥合,因此,在实践中,消费上的吃光花光带动资本的极度扩张,必然衍生大量投入、大量消耗的增长模式。第3,单方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忽视生产源泉的管理可能对持久消费的制约。必然带来连锁负外部性的全球传递。西方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带来了产业快速升级和信息化实现的良好效应。信息化似乎是减少甚至替代了资源的大量消耗,但事实上,支撑过度消费的产品加工和生产地点已经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并且,同时转移的还有以资源高投入、高耗费、高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增长模式,由此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负外部性在全球范围蔓延,留给其他国家乃至后代可发展的道路日益狭窄。
对于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加尔布雷斯早有微辞,并指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虽然为改善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存在着根本的缺陷,他们不能为解决当前困扰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提供有益的指导。”的确,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是以大量闲置资源为条件,在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稀缺情况下,不加节制使用,必然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