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科技哲学复习

2016-06-30 01:04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科技哲学复习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呵呵,刚刚考完科技哲学。把我们的复习资料放到这里,方便各位兄弟姐妹

呵呵,刚刚考完科技哲学。把我们的复习资料放到这里,方便各位兄弟姐妹们复习吧。

1、如何看待科学假说?

1、科学假说是人们根据已掌握的原理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经过1系列思维的过程预先在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2、假说的基本特点是:(1)具有1定的科学根据。它建立于已有的科学规律和实验事实基础上,并经历1定的科学论证。(2)具有推测和假定性质。有待进1步实验检验和理论论证。所以,假说是科学性与推测性的统1,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1。

3、假说和理论的关系: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假说为先导,有假说的成功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假说同理论的区别在于2者被实验确证的程度。假说是较低确证度的理论而理论是较高确证度的假说。理论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而假说得到部分科学共同体的承认。

3、假说的形成与检验:形成假说的主要基础是原有理论与新科学事实的矛盾,还有可能来自于提出的科学问题。提出假说的条件有(1)旧理论和假说不能解释新的事实(2)旧理论和假说对原有的科学事实解释不完善(3)对某些问题的直觉洞见也可以提出新的假说。

4、假说成立的前提:

(1)哲学原则 科学假说应当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关相容

(2)科学的理论原则。科学假说应与科学中的普遍规律和理论不矛盾。(3)科学的实践原则。科学假说不应当同经过严格检验的科学事实相矛盾。(4)可检验性原则。科学假说应当具有的可检验性。(5)可预见性原则。假说在其研究对象范围内可预见新事实或新现象。

(6)逻辑简单性原则。当假说接受检验并转化为理论后,这种理论仍然是相对真理,仍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接受新的假说的挑战。

5、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条件

(1)把假说运用于实践:事实和假说符合,并且没有和任何以知事实相矛盾

(2)解释性,预见性。能够解释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还能预言尚未观察到的不同类事实。

2、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1。

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逻辑上前后1直得规律。

演绎推论的作用:是1种必然性推论。①演绎推论解释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把某领域的科学知识系统的结合成严密体系。从而构成科学的解释性基础。②不但是科学解释性基础,而且是科学预见的手段,将1普遍性原理应用于某1特殊对象,多作出的正确性推论就是科学的预见。

成熟的科学认识要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从历史角度来看,人们1开始注重演绎。亚里士多德强调逻辑,也提到归纳,但不认为是逻辑,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强调科学必须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建立在实施基础上。但是也没有讲归纳是逻辑,后来莫勒将归纳写入了逻辑的教科书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呈现出整合的趋势,因此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即将归纳和演绎有机结合,归纳和演绎是互补的,演绎前提由归纳而来,若脱离了演绎,则人们的科学认识是有限的。

2、  分析与综合的统1

分析: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对像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连接起来进行研究思考的1种方法。

近代自然科学的反战归功于分析分门别类,代表具体科学成熟现代科学的发展将分与合有机统1。

3、  逻辑与历史的1致

历史:客观事实自身发展和人类对其认识的历史

逻辑:个人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过程

1致:人们的思维过程是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或认识发展过程的反映。是历史过程的缩影。

逻辑的体系不是任意创造的

①     只有遵循历史线索,才能建立起内在联系的逻辑体系,逻辑或与自然史1致或与认识史1致

②     只有遵循历史的线索,才能更好的把握1种相对成熟的科学体系。

4、  从抽象到具体

感性的具体,通过知性分析法,到抽象的规定,通过辩证方法,到思维中的具体。

    上一篇:范式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