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批判到现实关怀(1)(3)
2016-07-19 01:16
导读: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洛文塔尔继承了学派传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分析批判的方式对艺术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本质揭露。他明确指出:“不仅仅是霍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洛文塔尔继承了学派传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分析批判的方式对艺术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本质揭露。他明确指出:“不仅仅是霍克海默,而是研究所的整体氛围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我看待世界、自然及人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广泛”[2]59。洛文塔尔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大众文化,透过对社会现状和大众心理的分析,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本质,认为大众文化尤其是以商品形式出现的文化工业,通过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宣扬,使大众在被动的状态下吸收统治者的思想,并在长期的熏陶下逐渐适应了这种被给予式的思维方式,失去了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统治阶级所同化。至此,统治阶级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为了反抗这种思想同化,洛文塔尔希望找出唤醒个体自由意识的道路,那就是艺术,真正体现独立、创作和自由精神的艺术。他指出“在人类活动之初,艺术便生成了……人类通过体验美来达到在强大的自然统治下释放自我的目的……而在大众文化中,人类则是通过抛弃一切,甚至包括曾有的对艺术的尊崇,从虚构的权利中获得自由。”[4]60因此,人们应当重新回到对真实艺术的追求,通过对现实社会假象的批判及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揭示,踏上寻找自由之路。
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视角转换
到达美国之后,学者们面对的是更加发达、完备的文化工业。在当地强大的经济产业基础上,文化工业迅速崛起,无论是产品种类还是受众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作为一个崇尚平等、自由,重视个体发展的国家,在倡导所谓“个性化”、“平民化”精神的文化工业的带动下,社会呈现出更加大众化的趋向。在社会的大众化与文化的大众化相互促进下,文化工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发展。这一状况既肯定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体现出了文化工业研究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对洛文塔尔等学者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开始对之前的理论研究进行反思,试图以另一种视角来重新考察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
大学排名 关于“文化工业”的基本定义,洛文塔尔与该学派的主流观点一致。借用《启蒙辩证法》中的解释:“文化工业是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在这里,“个性是一种幻象,普遍性和特殊性已经假惺惺地统一起来了”[5]135,“所有消费者的兴趣都是以技术而不是以内容为导向的,这些内容始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5]152,“文化工业从外部祛除了真理,同时又在内部用谎言把真理重建起来”[5]151,其产品是集“标准化、模式化、守旧性、虚假性及操纵性于一体的”[4]11。与之相对应,“艺术家描绘的是比事实本身更为真实的东西”[4]Ⅻ,艺术以其特有的创造性、个体性等特点,成为指引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但人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艺术——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低俗艺术——在文化工业大行其道的年代都丧失了其原有的功用,遭到了本质上的破坏。文化工业“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艺术转换成为消费领域以内的东西,并使其成为一项原则”[5]151。大量的艺术被加上了批量化、商业化的性质,在属性上已丧失了其作为艺术品的功能,转而成为传播意识形态、同化大众思想的商业消费品。洛文塔尔试图划清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认为“艺术是大众文化的相反观念……艺术与大众文化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此的无法逾越的鸿沟:通过自身特有的、持续性的方法来增加知识与仅仅依靠他人手段来获得知识之间的差异”[4]4,他坚信艺术对人们起着引导救赎的作用,体现了创作者的独立特有的智慧,与那些通过模板制造出来的商品不具有同一性。在此基础上,他展开了对大众文化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冯 潇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刍议
从表征到操作:科学的社会建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