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先秦儒家文献中的“性”(1)(3)

2016-07-27 01:01
导读:后胥慼鮮,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商书·盘庚》)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周
后胥慼鮮,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商书·盘庚》)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周书·大诰》)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周书·大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周书·酒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周书·君奭》)
值得注意的是,《尚书》中的“降”基本上都是与这些引文一样,叙述由天而降的天命灾祥、吉凶祸福的,它们说明先秦儒家天命性情的由天而下贯于人,而人又仰承于天,回旋互动的理论模式,早在《尚书》中就已经出现了。我们通过《左传》和《孟子》化解《尚书·泰誓上》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的句子为:“天生民而作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襄公十四年》)以及“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梁惠王下》)的细微改动,就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尚书》的性命由天而降,人间君、师又从而教化之,以保其天性、恒性的理路对后代的儒家有多么大的影响![11] “恒”字在儒家经典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传统,它是专门用来形容心性的。在《论语》中“恒”字凡4见:“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学而》)“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在郭店楚简中,“恒”字除引用了上述孔子引用过的话以外,《尊德义》还有“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性自命出》又曰:“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更为醒目的莫过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活用:“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尚书》中的“恒性”,在《尊德义》和《孟子》中都变成了“恒心”,我们是否可以从这种细微的变化中感受到“心”与“性”之间的某种发展、变迁的秘密,并且进而窥视先秦儒家的性情思想中,性情与教化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呢?在笔者看来,“恒性”的指向是人从天而降的本始主体,反身而诚,回归天性的纯朴与厚道;而“恒心”的指向则多侧重于后天的修为、践履和义理性的道德提升。由“恒性”而“恒心”的理论倾斜,正说明了先秦儒家教化在中国社会不断深入人心的发展。《太甲上》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原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长期多行不义,就会影响人的性情。但是,这句话如果反过来说,那就是,如果人们长期居仁由义,修习儒家的道德礼仪,耳濡目染,就会俯仰屈伸皆合于天地之性。因此,这里的“成”字,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相辅相成的意思,更可以视为孔子之“成人”之“成”。也就是说,性虽然上承天命,禀赋天成,非人力所能改变,但是注重教育,注重后天的习染,性,就是可以养,可以化,可以成的。《礼记·月令》曰:“习合礼乐。”可见“习”在后来的儒家那里,成了专门锻炼性情的手段。习礼、习乐,都只是途径,其目的都是为了习性、养情,习天地之性,养中正之情。“习与性成”与《召诰》的“节性,惟日其迈”[12] 是相通的。习性,是为了成性,成就天地之性;而天地之性的本质在于“和”。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吕氏春秋·重己篇》“节乎性也”之注云:“节,犹和也。性者,天命五常之性。”“和”,就是调和,中和,进而言之就是节制、限制,再引申、延展之就成了改造。《召诰》中的原话是“今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当为:“现在一切都还顺利,我们的大王很重视任用殷商的旧臣,要使他们亲近我们周朝的大臣。我们要节制、并且改造他们的习性,使他们的性情每天都有所改造、提升。大王要谨慎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可不敬德啊。”所以,由上下文意可知,召公的话,实际上是一箭双雕的。根据先秦时期人性思想发展的轨迹,我们不会忘记,《论语》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中庸》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虽然它们先后时间不同,理论层面和指向也不一样,但是,都是《尚书》“习性”、“节性”基础之上不断深化的结果。《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中的“性”字是从物性的角度来使用的。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它的思想前提是人性与物性的对举。只有在认识到万物皆有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的时候,人类自己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种属之“性”。《大戴礼记·易本命》曰:“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蜇。龁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角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但是,毕竟人是万物之灵长,“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没有对物性的考察,人性就突显不出来,郭店楚简《语丛·一》曰:“天生百物,人为贵”,此之谓也。它给予我们的理论启示在于,告子的“生之谓性”同时包括了人性与物性,它没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划分出人与禽兽的区别。它使我们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加清楚地看到,在“生之谓性”的理论涵盖下,人形同禽兽的重大缺点。这正是先秦儒家的思想者们之所以香火不断、代代相传,深入研究人之性情的理论动力。因为儒家要把人超拔出禽兽的境地,[13] 用人伦精神的不断丰富与宗教信仰的超越、提升去塑造出人文化的理想人格,进而去塑造一个大同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旅獒》在此提出了“犬马”与“土性”的关系问题。推而言之,人之性情的形成,也是受到了与之相关的水土、自然环境的习染的。这是先秦儒家性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表明了先秦儒家性情思想中人之性情与天生的水土之间的关系,它透露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某些朴素的理论思想之来源。金、木、水、火、土及阴阳观念在先秦儒家性情的修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周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谓,按金景芳先生的分析本来就是含括了五行思想的,[14] 是指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柔刚,在人为仁义。而人之喜、怒、哀、乐、惧,德之仁、义、礼、智、信,等等又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各种因素彼此推化而生成的结果。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它显示了天地山川、风物习俗对人之性情铸造的影响。因此,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的思想,简明之中透露着深刻,浅近之中显发着悠远,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挥。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兼及朱陆之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