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GLNSST知识生产模式的探究(1)

2016-07-30 01:09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对GLNSST知识生产模式的探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
摘 要: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初,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GLNSST在《知识的新生产》一书中提出了异于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的模式2,并在7年后发表《再看科学》,使其知识生产模式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模式2的特点有应用的语境、跨学科的语境、异质性、自反性和观点多样等。模式2将知识生产置于社会的语境中,填补了社会和科学、学院科学和应用科学分离的鸿沟,使得政府、科研、学校等机构形成一个网络并发挥最大功能,模式2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后学院科学;模式1;模式2
  
  Abstract:The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issues in the debat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with the turn from academic science to post-academic science,there was a change of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e group,GLNSST,brought forth Mode 2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ode 1 in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and seven years later,Mode 2 was perfected further in Re-Thinking Scie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Mode 2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context of application,trans-disciplinary context,heterogeneity of sites and practitioners,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flexivity,and various considerations. It takes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into the context of society,which fills up the gap between society and science,academy science and applied science,thus promotes the government,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universities,etc. to form a net so that they can play their maximal functions. In a word,Mode 2 is significant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Key words:knowledge production;post-academic science;Mode 1;Mode 2
  
  一、新知识生产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科学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认知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研究和工业试验室等)都发生了变化,每个层次以及其他社会环节相关方面,科学都得到了重新的定义,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也发生变化,齐曼称之为在科学世界里发生了“一场悄然的革命”[1]83,出现了与发展了200年左右的学院科学相区别的后学院科学。
  学院科学是个与应用科学相对的概念,这与默顿将科学与技术严格区分有关。学院科学首先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和德国,是指在大学里进行的科学研究,同高等教育联系在一起,并且在大量的学院设置中可以找到。默顿认为学院科学由“默顿规范”亦“科学的精神气质”所统摄。第一,从学院科学中科学研究者看,他们是“所有赞同理性和客观性的某种普遍原理的人,他们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信赖感,能够为了追求真理和人类利益而相互信任地一起工作”[1]37 ;第二,“从社会学角度看,学院科学作为整体是一种建制。本质上他是严重依赖于个人信任和机构信任的既定关系的一种社会秩序”[1]39,学院科学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组织对他们进行控制,没有被正式地系统化。学院科学最好被看作一种文化,而非是有组织的机构,其得益于私人的资助。
  20世纪中期,随着二战后世界政局的改变,经济危机出现,大科学时代到来(大科学具有大规模、高投人、组织复杂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特点),科学的生产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学院科学正让位于后学院科学。科学已成为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复杂体系,科学工作者分布在这个体系的高度职业化的位置上,从事着外行难于理解的知识生产。在这里,科学工作者领取薪俸,从事着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原来的业余爱好者就难有立锥之地,科学成了一种高度建制化的行业,也成了科学家的一种谋生手段。后学院科学是对紧迫的实际问题的无数及时解决的结果;是权宜之计的产物,而不是设计的结果。然而它建立了一种或多或少连贯的文化,不是因为它被规划成这样,而是因为科学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自组织社会系统,它机会主义般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1]83齐曼认为,后学院科学并不像许多科学家仍期望的那样,只是短暂地偏离我们熟知的科学前进的轨道。它不仅仅是知识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是对直接实际问题的无数即时解决的结果。
上一篇: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