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央—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中的效率损失分析(1)

2015-03-14 01:05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中央—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中的效率损失分析(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一般认为由于中央政府对与地方信息掌握的不充分性,从
摘要:一般认为由于中央政府对与地方信息掌握的不充分性,从而采用财政分权的方式将有利于整个国民 经济 的 发展 。但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对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成性,而这种不对称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会使财政分权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中央政府采用财政分权的制度的同时务必注意由于后一种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关键词:财政分权,博弈,分税制改革
自从上世纪初台伯特( tiebout )的经典文章《分权与地区竞争》发表后,随后围绕着这一 文献 产生了大量的有关集权与分权的文章。即使至今有关这一领域的争论仍然在继续。在我国也面临着中央政府对与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 问题 。不同的是我国有着自身独特的国情。自 1949 年建国后, 中国 政府长期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决定了国家财政的特殊地位,至今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财政体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伴随着这种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财政制度至今也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了大量须待解决的问题。学术界有关我国财政分权、集权的讨论有很多,但大都集中于其对于 gdp 增长的 影响 。而本文则立足于 分析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种博弈行为当中,由于中央政府的特殊地位其在中—地博弈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对于财政政策的选择及这种政策的执行直接影响着财政集权分权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信息掌握的不充分性,地方政府在这场博弈当中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手中的政策工具的选择减少由于地方对于中央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性采取偏离中央目标的行为从而导致的额外的效率损失。本文将通过一个模型分析,在结合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来分析证明。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个简单财政模型
一国由一个中央政府,一个地区政府(相对而言比较富裕),另一地区政府(相对而言比较贫困)三方构成。
假定 1 地方政府谋求地方福利最大化,中央政府必须从全局出发谋求全部地区的福利最大化。
假定 2 中央对于地方的信息并无充分,并且获得信息的成本很高,但可以通过财政法规制度约束或激励地方政府的行为。
假定 3 地方政府只对于本级政府人民负责,即中央政府并无地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

由于富裕的地方政府相对于贫困的地方政府而言,拥有更多的资源,对于全局的发展(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有着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富裕的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相较而言有更多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央政府调控全局的能力和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笔者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央政府和富裕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上,之所以在本模型中依然包括了贫困的地方政府,是出于对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富裕)之间博弈行为存在性的考虑。
模型的基本 内容 如下:
一国中央政府主要负责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并注意协调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消除地方差距。可是由于资源禀赋和 历史 的原因造成了已经产生了两个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面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两条:财政集权和财政分权。财政集权的方式是将大部分的税收和支出的权利上解中央,然后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安排。这种由中央统一安排规划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地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央政府掌握的地方信息并不是完全充分的,因此对于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能并不是最高效的,至少相对与地方政府而言是这样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这里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行为,并不是完全出于受支配的地位。由于我们事前假定地方政府人员只需对本经政府人民负责,因此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措施并不是完全会与中央政府的要求相一致,当然也不会完全偏离,根据假定 2 地方政府的行为处在中央财政制度的约束下,可是由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信息掌握的不充分,造成了地方偏离中央政策的可能性。当然我们可以假设中央政府可以采用 会计 、审计的办法防止这种地方的偏离,可是根据假定 2 中央政府 ] 这种行为的成本高昂,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央态度是谨慎的,这一点地方政府也了解。财政分权的措施是将税收和支出的权力下放,中央政府只是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服务,由于地方政府拥有更为充分的信息,所以假定地方政府的服务行为是高效的。这种财政制度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果这种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效率的损失,并假设这种效率损失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成本同样是高昂的。下面将以上论述通过一个完全静态信息模型来表示:
上一篇: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