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2)

2016-06-13 01:01
导读:二、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构成 1994年我国实行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

  
  二、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构成
  
  1994年我国实行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构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的原则是“存量不动,增量调整,逐步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因此,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组成部分的转移支付就是一个兼有包干体制和分税制特征的混合体。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实行单一纵向转移模式,转移支付主要由五种形式组成。
  1.税收返还。其计算公式为:Tt=Tt-1(1 0.3R)。其中T为第T年的税收返还额,R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增长率。中央政府以1993年为基期年,以地方净上划收入额,即消费税的100%加上增值税的75%减去中央下划收入,作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基数,以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低于1993年的收入水平。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各地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两税”每增长1%,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并以环比方式逐年递增,也就是在新增“两税”收入中,中央政府分享70%,地方政府分享30%。如果地方上划中央收入达不到核定基数,中央按实际收入数返还。
  2.体制补助和上解。分税制改革后规定,原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政府对部分省、自治区的定额补助和部分省市向中央上解收入的办法继续实行。接受中央补助的地区继续获得补助,上解中央的地区,继续实行定额上解。体制补助和上解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双向财力转移。
  3.专项补助。指不包含在地方财政体制规定的正常支出范围内,根据地方特殊情况,由中央财政拨付给地方。按规定用途使用的资金。专项补助范围较大,除包括防治自然灾害支出外,还有支援农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资金支出等,而且拨款额呈不断上升趋势。

大学排名


  4.一般转移支付。作为分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1995年开始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即从中央财政收入增量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体现对民族地区适度倾斜的政策,拨款金额和调节的范围和力度都有限。2002年进行所得税分享改革后,过渡期转移支付改称一般转移支付。中央财政把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一般转移支付,使其转移支付额大大增加。目前接受一般转移支付的省已达25个。一般转移支付额主要按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差额以及转移支付系数计算确定,凡标准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地区,不纳入转移支付范围,转移支付系数参照当年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总额、各地区标准收支差额以及各地区财政困难程度确定。
  5.年终结算补助或上解。中央财政在每个财政年度终了后要与地方财政就上一个财政年度在财政体制之外发生的某些事项进行结算,如企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改变、中央实施某项宏观调控政策对地方财政收支带来影响,都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差额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既有中央对地方的补助又有地方对中央的上解,它也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双向财力转移。
  
  (二)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整体上不具有明显的均等化效应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集中的收入虽然显著增加,但实际用于调节地区间差距的财力仍十分有限,而且中央政府的调节能力还受到了现行转移支付方式的制约,因此,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能有效地控制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的扩大,各地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财政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相关研究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转移支付后,只有新疆、西藏、宁夏和内蒙古等少数地区的财政能力系数明显提高,地区人均财力水平超过全国人均财力水平,其它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系数则有的有所提高、有的甚至还有所下降,地区人均财力水平均未达到全国人均财力水平。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差异系数在转移支付后虽有所缩小,但效果不明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和直接表现,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以后所产生的均等化效应不仅没有缩小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甚至也未能阻止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可以说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未能实现各地方政府为本地区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福利的目标。
上一篇:重大资产处分税务筹划案例评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