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部分经费支出核算与控制的思考(2)
2016-07-25 01:05
导读:(二)将财政部分与其他部分对立起来 在编制部分预算过程中,财政部分往往从财力方面考虑题目较多,而从保障其他公共部分的支出需要方面考虑题目较少
(二)将财政部分与其他部分对立起来
在编制部分预算过程中,财政部分往往从财力方面考虑题目较多,而从保障其他公共部分的支出需要方面考虑题目较少,夸大财力困难,只能是量进为出,保证财政平衡。而其他公共部分,往往是考虑自身的工作需要较多,夸大日常经费的定额标准不能定得太低,否则,就不能保障工作需要,进而会影响工作。两者之间各持己见,相互对立。
(三)支出分类存在逐一对应
一种观点以为,公共部分的资本性支出(包括现行支出经济分类中的“基本建设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两类)一定属于项目支出,其他项目支出属于基本支出。另一种观点以为,项目支出就是专项支出,资金来源专款专用,其他支出都属于基本支出。而在“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的支出款项中, 概念模糊,没有严格规定哪些支出一定属于“日常公用经费”或哪些支出一定属于“项目经费”。
三、对政府部分经费支出核算和控制的措施
(一)构建政府部分经费支出账户体系
从我国政府部分的特点看,经费支出是其最核心的经济业务,也是影响多方利益的要害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反映政府部分为完成公务活动所耗费资金的账户只有“经费支出”一个总账账户,按部分预算的要求“经费支出”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支出按经济分类的要求设置类、款和目级科目。会计科目冗长,层次关系复杂,且没有突出反映各项支出的性质特点,很多需重点治理的支出项目被“商品和服务支出”所掩盖。对会议费、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公车费等轻易形成消费黑洞且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并没有设单独的账户核算,使经费支出的核算信息缺乏实用价值,不便于财务治理与会计控制,不便于对政府进行绩效考评。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将需要重点治理的一些支出项目单独设置总账科目,将“经费支出”科目分解为“职员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会议费支出”、“差旅费与考察费支出”、“招待费支出”、“通讯与邮寄费支出”、“公车支出”、“其他公务费支出”、“业务费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10个会计科目,使经费支出核算具体化,经费支出的分类更为科学,更便于对支出实施有效治理和监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制定较为公道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大的方面看,部分经费支出中一般都包括职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三个部分。从财务治理的角度看,职员经费(包括“职员经费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这部分通常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属于是不可控的固定本钱,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属于可控本钱。对于这些支出,可以从不同部分运行的差别本钱中找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本钱项目,进而据此制定公道的定额标准。公道制定经费支出定额的关键,并不在于定额的高低,而在于与日常业务活动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确定,进而为确定“特定任务”、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打下基础。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方法通常包括“有差别定额制定方法”、“无差别定额制定方法”和“有差别与无差别相结合的定额制定方法”等,应针对不同支出项目采用恰当的方法。
(三)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
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少基层部分“定额”制定得不公道,或者经费定额不能完成相对应的日常工作任务,于是在预算执行中,为了保证部分的正常运转,必然会拆东墙补西墙,或挤占挪用那些有明确用途的项目经费,使得项目支出预算改弦易辙,影响经济社会环境,扰乱经济秩序,有损政府形象。因此,在经费使用上必须贯彻“专款专用”,不得相互挪用。
(四)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适应公共部分治理的需要
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即将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基础的、以核算预算资金为核心内容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以核算政府部分全部政治活动情况、经济业务活动情况为核心内容的政府会计。由此建立的政府会计体系,能够更完整地核算政府的全部经济活动,有效地促进财务治理和控制,并为部分预算改革和未来的绩效预算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