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3)
2016-09-06 01:26
导读: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厘 (一)裁厘的内部压力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久,批评厘金扼杀国内工商贸易、更造成腐败的声音日益高亢。在全国财政会议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厘 (一)裁厘的内部压力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久,批评厘金扼杀国内工商贸易、更造成腐败的声音日益高亢。在全国财政会议上,著名实业家刘大军提出四点裁厘建议,被大会一致通过。Q 1930年11月,孔祥熙在南京召集了全国工商会议。会上,因南京政府屡次推迟裁厘期限而倍感失望与愤怒的工商界代表,猛烈地抨击厘金制度的罪恶,有关提案如雪片般飞来。其中,四川重庆总商会代表李奎的提案给大家以极大震动,他说:从四川运桐油到汉口……总共不过600余海里的路程,每百斤需缴五六两白银,而从汉口到美国,20 000海里的路程,不过需运费白银二余两。R 商会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后,商人集团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国内关税严重阻碍商品流通,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商会的代表们为了维护本集团成员的利益,不断向政府游说,纷纷对其施加压力。 (二)裁厘的外部压力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鉴于美国总统威尔逊对“良好而深刻的同情”,中国代表又提出“关税自主”要求。在这次会议上,由于美英各国急于削弱日本借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在中国急剧膨胀的,第一次公开宣言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正是由于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对中国的一定让步,才有了1925年的北京关税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根据梁士诒提出的《关税自主办法大纲》,主张立即解除与各国条约中关于关税的束缚;从1929年1月1日起裁厘。S在列强之中:只有日本不同意中国关税自主,理由是:中国仍未履行其在北京关税会议上做出的裁厘承诺。T 由于厘金税征收了相当重的国内关税,不但严重阻碍了本国商品的流通,而且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入;不但本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而且外国商人的利益也大大受损。列强为了维护外国商人的利益,以裁厘作为关税自主的条件,因此裁厘也成为了一项国际义务,承受了很大的外部压力。 (三)裁厘的客观条件 1930年底,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环顾国内,反对派或下台或出洋。国民政府和工商界一样,都相信内战军费将大大削减,财政状况可望好转,裁厘具备了客观前提。U 南京政府时期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的生存已经基本解决,反对势力削弱,不用筹款去镇压起义,也不用支付战争赔款,财政状况将有所好转,裁厘的客观条件与晚清时候相比较为成熟。国内对于裁厘的呼声越来越高,商人利益集团频频对政府施加压力。同时由于列强要求把裁厘作为关税自主的条件,所以国民政府承受的来自外部的压力尤其大,为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裁厘。 在这种比较稳定的局势下,统治者也将精力转移到国内上来。裁厘将促进国内商品流通,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减少政府收入,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收入在未来必将会增加。裁厘又有助于加快实现关税自主,关税和盐税自主权的收回也为裁厘找到了新的替代收入。南京政府裁厘是一种理性行为,符合他的成本收益比较。 1930年12月15日, 财政部长宋子文通电宣布从1931年1月1日起全国一律裁厘, 所有各省厘金征收机关绝对不得再行存在。 V 自此,作为“三大恶税”之一的厘金在中国基本消亡。
四、结论 (一)中国近代厘金制度是在政府面临空前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在缺乏法制和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出现的巧立名目增加税费的现象 实际上,在南京国民政府最后一次裁厘后,各地又开征了变相的厘金税。我国现在制度还不健全,在当前税费改革时期,对于税费的增加和裁撤我们尤其要从制度建设上给以关注。我们应加紧法治建设,为税费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注重法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以此来约束政府和约束经济人,为市场经济发展扫除制度性障碍。 (二)税费制度缺陷,加之惩罚不力,是税费扰民的关键所在 完备的税费制度必须有严肃的惩罚规则和措施相匹配,否则,税费制度很可能成为一种官吏贪污中饱私囊的工具。厘金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财税史上的一个“怪胎”,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监督制衡机制,在实行制度中没有严肃的惩罚措施。所以税费改革一定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新的税费制度必须要有严肃的惩罚规则,而且必须严惩不贷,惟其如此,才能消除征收正税以外又变本加厉征收各项杂费的现象,才能建立起完备的税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