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2)

2017-08-13 06:39
导读:二、原始财政:财政的萌芽,天然具有公共性,是公共性的母体 在历史的、逻辑的起点上,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财政。人猿相别,原始社会一出现,就存
二、原始财政:财政的萌芽,天然具有公共性,是公共性的母体  在历史的、逻辑的起点上,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财政。人猿相别,原始社会一出现,就存在着一定的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3],就有了公共需要;有公共需要,就有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段。“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4]最初,是依靠社会风俗习惯的传统力量。后来,公共权力开始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土壤上萌生,成为保证公共需要的手段。如这时的公共需要已经不止是原来的组织生产、分配,渐渐产生了如制止个别人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等内部矛盾的调节,解决外部冲突与战争,营造议事、祭祀的活动场所,建设简单的生产设施等新的需要。这一方面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它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商量怎么办,或者说是由大家的公意直接决定这些资源的配置,这应该就是最初的财政活动,即原始财政。  就是在这种最简单的财政形式中——只是原初状态、胚芽中的财政,内含着财政的最基本规定——它的公共性质。后来的财政制度都是它分化演绎的结果。(1)在目的上看,财政天然就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存在的,而且首先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没有公共需要财政即无由产生,也无由存在。财政在人类满足共同需要的实践中产生并向前发展。(2)在活动范围上看,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占用劳动力的产品,以公共权和配置资源的活动蕴涵于共同体简单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部活动之中,财政其时处于生成、逐步独立的过程。(3)在制度上看,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组织方式是原始的民主制度,民主意识、“群性”意识支配着共同体的行为,公共权力为全体成员平等享有,氏族和部落首领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者,而不是统治者,处于共同体之内,而且受到社会成员的监督。财政主体是由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依据是直接的民主权利。所有社会成员直接和共同地承担和参加管理,即公共决策配置资源,是最直接的民主财政。  三、王权财政:财政阶级性的产生与公共性的传承  随着国家的产生,公共权力表现为政治权力,国家逐步代表原始共同体而成为财政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原始财政逐步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财政的阶级化与国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原始财政为国家的生成提供条件——既提供经济条件也提供政治条件。部落或氏族首领利用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多拿多占,谋取私利,变成为贵族阶级;另一方面,逐步形成中的国家利用“特殊的公共权力”使财政为其政治统治服务。  国家产生以后,政治权力首先表现为王权。王权是“一体化”的权力——既是公权,又是私权;既是财产权利,又是政治权力。王权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权,分封领主或诸侯的主封权,最高军事指挥权,祭祀宗教主持权,等等,无所不包。王权凌驾于一切、制度之上,是一切大事的最后裁决权,而且无监督,无约制,是专制权力,是特权。它作为枢纽支配社会运行,是社会控制中枢。王权专制代替直接的民主制度成为财政的依据,原始财政最终演变成为专制财政。[5]王权财政是国家产生进入奴隶制、封建制社会的财政制度,是与专制政体相适应的。  王权财政比之于原始财政,权力及操作权力的主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来共同体成员大家说了算,是直接民主权利决定资源配置;现在是掌握至高无上的王权的政治统治者说了算,决定资源配置。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国王的纳税者和服役者,纳税的数量和服役的期限尽管在理论上和政令上也有规定,但实际上,税役之多少没有定制。赋税的征收、徭役的摊派,从来就未得到过纳税人、被摊派者的同意,更不用说这些赋税、徭役的用途能否受到监督了。在政府的征收、摊派之外,帝王和官府对个人任意掳掠,官吏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恣意而为,家计与国计不分。这是专制财政的常态。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执行社会职能与阶级统治融合在一起,而且履行社会职能总是被置于政治统治之下,社会职能的执行取决于政治统治,对财政满足社会需要就大打折扣。国家以“虚幻的形式”凌驾于社会之上,财政的阶级性“后来居上”。而且,满足统治阶级或统治者个人需要就超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居于统治地位。  但是,即使是专制财政,其公共性中满足公共需要的一面也并没有被消灭或消失,也不可能消灭或消失,而是被承继下来。因为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6]当社会必须的或者说是最低限度的公共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阶级统治就难以为继了。对于政治统治而言,财政部门、军事部门、公共工程部门缺一不可。不列颠人在印度尝到过忽略公共部门的“教训”[7],历史上王朝的更替从财政意义上看就是其“公共性”与“阶级性”矛盾运动的结果。今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专制财政留下的历史遗产:兵马俑在地下比户而立护卫一个帝王的千年尸魂,长城绵延于峰峦之颠守望万里边关,都江堰在波流之中“纵横捭阖”至今仍在造福人民……它们是由专制性与公共性的矛盾统一组成的画面。 
上一篇:对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