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4)
2017-08-13 06:39
导读:五、计划财政:根本上是集权财政 计划财政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其前提是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计划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生产资料全
五、计划财政:根本上是集权财政 计划财政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其前提是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计划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在本质上与全民所有制没有区别),代表全民的主体是国家,实际上是国家所有制。建立于这个基础上的社会权力结构是,国家掌握了几乎整个社会的财产权(包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不仅所有权,还有经营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权力。政府集政治权力、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生产经营组织权于一身,是三位一体的“全能主体”。个人除计划分配的生活资料之外,不具有足以支持其经济独立的财产权利,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国家——主要是中央政府掌握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国家办、经营企业、安排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这种国家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集权财政。在制度上看,集权是计划财政的最本质特征。[12] 计划财政中的预算与公共财政的预算不同,最根本的区别是:公共财政中的预算作为纳税人与政府通过代议机构确定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是政府对纳税人的“责任状”,是纳税人控制政府财政活动的制度框架,基础是政府和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主体;计划财政中“计划税”是隐性税收,不存在独立意义的纳税人,因此,计划财政的预算是政府自身制定活动计划,不对纳税人负责,只对政府自身负责。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低效率的,计划财政最终损害了公共利益,因此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也选择了公共财政。现在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失去作用之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没有跟进、递补上来,公共权力的运作失去有效的规则约束,出现制度空档,财政陷入无规则运作之中。人治的、随意性的财政活动导致偷漏税猖獗与非法过度征收并存,“缺位”与“越位”并存,腐败横行,效率低下,极大地损害公共利益。我们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就是要按照民主财政的要求构建现代政府预算制度,确立财政运作的民主机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既紧迫,更艰巨,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甚至是很高的代价。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代议制政体的主要部分;真正地体现公众意志的、有约束力的预算制度确立起来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也就确立起来了,这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作者简介」 焦建国,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经济学博士。
「注释」 [1]与王权意义相同的,还有君权、皇权、奴隶主专制、封建专制等等。 [2]集权,是一个多涵义的范畴。一是中央集权,与联邦制相对;二是在经济活动主体的意义上,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主体中,只有政府一个主体,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个人是政府和企业的附属物,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典型的集权体制;三是政治决策上的集权,是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的专制,如封建社会的君权、皇权专制,与多数人决策包括直接民主和通过代议制机构表达公共意志的间接民主相对;四是行政集权,在政权结构中,政府作为主体掌握决策权,与立法机构控制或与政府制衡相对。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8,523,21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9. [5]尽管封建制度下的王权与奴隶制度下的王权、不同的民族国家历史上的王权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不同主要是专制的强弱程度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8,523,21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8,523,219. [8]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23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43. [10]国家和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国家预算和政府预算的意义是一样的,我们把它们作为同一的概念使用。 [11]〔日〕井手文雄。日本现代
财政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173. [12]焦建国。重建预算制度: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J〕。社会科学辑刊,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