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地方事业单位改革(5)

2017-08-14 02:18
导读:(四)分配制度创新 1、建立健全适应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分配政策体系。 目前,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前提,就是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重新组成
(四)分配制度创新  1、建立健全适应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分配政策体系。  目前,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前提,就是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重新组成一个和国际接轨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分配政策体系。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财务通则》、《准则》为基础的企业内部核算体系;同时,也通过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形式,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新的改革,建立健全了行政单位的内部核算制度。能否通过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非营利组织的核算体系,是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核算问题,可以重新作为一个专题开展。本文强调的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核算制度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  (1)非营利组织,在具体经营中,同样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它与企业的唯一区别,就是非营利组织所创造的利润不是分配给投资者,而是用于该组织所从事的社会事业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的内部核算制度,必须以企业核算制度为基础,并根据非营利组织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  (2)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一体的组织。非营利组织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生产要素,不是资本,而是掌握专有技术的劳动力。因此,企业内部核算的中心是资本以及资本盈利率的核算,而非营利组织核算的中心则是劳动力以及劳动力收益的核算。因此,对劳动力的核算,特别是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核算,将成为非营利组织内部核算的核心。  在建立了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核算体系后,它就和行政单位的内部核算体系、企业的内部核算体系组成一个系统,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其公共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改制方案和改制方案中所使用的内部核算制度。  2、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自主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是内部核算制度的核心,特别是在非营利组织中,对劳动力成本收益核算,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根据行政单位核算制度、非营利单位的核算制度和企业内部核算制度,不同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不同的内部分配制度。转化为行政机构或政府公立机构的事业单位,在内部分配制度上,将按照或比较公务员制度进行分配;转化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将根据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分配;而广大转化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根据其公共性的不同及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特点,确立不同的分配依据和分配原则。如:对于一些公共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在确定分配原则中,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要素分配为次的原则;而在一些公共性较低的事业单位,则需要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重的原则下建立不同的分配制度。  3、积极探索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除转制为行政单位、政府公立机构和企业的事业单位外,转化为非营利机构的事业单位,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配方式的制度创新:  一是参考国有企业改制的经验,在事业单位中推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对于转化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的拨款中,只规定其人员经费的总额,对这部分人员经费内部分配权,全部下放给单位,由单位根据实际建立其内部分配制度(对一些公共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单位的内部分配制度需要报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在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后,可以在国家工资制度和分配政策基础上,核定单位年度工资总额,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留用,超支抵扣。上年工资总额节余可转下一年度使用。工资总额包干基数每年核定一次。一经核定,包干年度内,除遇国家工资政策调整以外,一般不予改变。  二是参考国有企业改制的经验,在事业单位中推行工效挂钩制度。工效挂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绩效预算是一致的,它是通过对单位内部每个员工对单位业绩的贡献程度,来确定其报酬的一种制度。因此,无论是转化为行政单位、政府公立机构、非营利组织,还是企业化的事业单位,都可以推行工效挂钩的办法。即通过考核事业单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事业发展指标及复合考核指标,确定该单位所享受的工资总额(这一工资总额可能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也可能全部来自单位内部创造的效益,更有可能是根据单位的情况,由单位与财政商定一个比例,实现财政拨款与单位自筹并盘解决)。在这一工资总额内,单位内部可以根据各岗位对单位绩效的贡献度,建立内部的工效挂钩制度,使这一制度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参考集团公司的管理办法,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二级核算制。我国存在着很多纵向设置的事业单位,如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同时,一些部门也拥有很多个下级的事业单位。如系统,拥有一批中小学。这些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业务范围相同,经营方式相似,因此,在分配机制上,完全可以参考集团企业的管理办法,以一级核算单位作为一级法人,与财政部门发生业务关系,而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为二级法人,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管理。一是采取统一核算的办法,把一、二级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如对类似于中华慈善总会等全国性的机构、某些地区区域性的事业单位,如某某地区的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集团法人进行管理。二是采取二级核算制度,由一级法人单位,通过内部制度创新,采用二次工效挂钩、全额承包、定额上缴、超额提成、结余分成、自负盈亏等办法,从而提高二级核算单位的竞争机制,提高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4、积极探索个人分配方式的制度创新,实现个人收入的多元化  进行个人分配方式的制度创新,打破以工资为主体的单一性收入制度,实行各种和员工绩效直接挂钩的多种分配方式,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根据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本文认为,对于转化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可以形成如下几个层次的个人分配制度:  一是基本工资。这是每个员工的最基本收入。除一般的基本工资管理外,还可以通过基本工资的差别管理,进行政策引导,例如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加一定系数的优惠政策,鼓励事业单位的员工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特殊岗位工作。  二是岗位工资。对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建立类似公务员、技工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如一级打字员、二级打字员等,并据此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  三是职务工资。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并被单位聘用者,或者担任某领导职务的,给予一定的职务工资。  三是效益工资。根据单位全年创收的情况,在创收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的增量,按照岗位津贴的比例,形成效益工资,分摊给每个员工。  四是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是员工在每个岗位上取得的基本收入,根据岗位考核目标,每个员工超额完成考核任务,即可以增发相应的绩效工资,从而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五是计件工资,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工作任务,可以直接以计件的办法,进行具体的核算。如车队、打字室的人员,可以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附之以计件工资进行具体的考核。  六是股权分红。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以及有志于参与某项事业发展的私人部门,都可以以资金、资产(如设备等生产资料)、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成果)、管理或销售等参股,并参与单位的利益分成。  七是提成收入。对一些可以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可以以总承办人为主体,按照总额包干的办法,对于超过包干收入或低于包干经费部分,可以在一定比例内作为总承办人的提成收入,由总承办人根据贡献的大小,分配给相关的工作人员。  八是分成收入。科研成果转让到事业单位,除采取一次性买断、作价入股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利润分成的形式,进行分配。如有些地方规定,以技术转让方式提供职务成果的,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一次性奖励给有功人员;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单位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五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奖励成果完成者,或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以股份合作形式实施转化的,可用于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若成果研究和转化是由多人完成的,对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九是奖励收入。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中有突出贡献者,按照贡献的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是兼职收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保证单位利益和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可以到其他单位兼职;同时,本单位也可以通过柔性工作制,吸引一些其他单位的人员为本单位服务。对本单位人员在外兼职的,其兼职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全额由兼职人员所得,也可以由事业单位和兼职人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也可以通过合同的办法进行管理。  当然,事业单位改革中,需要制度创新的很多,如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财政对事业单位拨款方式、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等,都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在各地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制度创新,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科学经验,全面借鉴国际惯例,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制度体系,推进我国的事业单位向国际通行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转型,使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我国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