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对应政策分析(8)
2017-08-15 01:10
导读:90年代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对城市国营“负效益”的压力日益严重,中期发生的危机(1994-1995),将会使新增债务和新增库存占压资金、加上历年财政赤字形
90年代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对城市国营“负效益”的压力日益严重,中期发生的危机(1994-1995),将会使新增债务和新增库存占压资金、加上历年财政赤字形成的超发货币量,大于国营账面固定资产……这种险恶的危困局面比苏联、东欧主义阵营解体时状况更为严重,但中国仍然不会垮。这一方面在于占人口80%以上的商品生产者所提供的占农副产品商品量绝对分额的市场供给量,“九亿人给两亿人搞饭吃”,足够保证吃饱穿暖;中国城乡关系好比“四抬大轿”,四个农人抬一个城人,四平八稳。另一方面在于被隔绝于城市计划体制之外的非国有经济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市场化民间资本再积累,创造出粗估总值约9万亿元人民币(包括地产)的新财富增量;并且其产值已经占到GNP的一半以上(1993年)。即使在经济危机给国营经济造成极大损失的年份,民营经济仍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势头。
有鉴于此,本世纪末中国的前景仍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一是对国家负责任的政府主动推进民营化改革,允许民资继续对国有企业产权进行改造融合,促使其存量资本活化;二是改善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于基础建设并与政府主导的解决劳动力过剩的密集就业计划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