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拒不申报”偷税方式犯罪化的合理性论证

2017-08-15 02:35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拒不申报”偷税方式犯罪化的合理性论证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拒不申报”犯
[摘 要] “拒不申报”犯罪化遭到刑法学界许多学者的非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拒不申报”存在片面的理解。其实,“拒不申报” 犯罪化有其科学依据,并且有助于预防偷税行为的发生和税收的实现,体现刑法的公正价值。
  [关键词] 拒不申报;偷税方式;偷税罪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拒不申报”,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一种偷税罪行为方式。“拒不申报”犯罪化使得实践中大量存在的采取不申报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并且有利于解决不申报与虚假申报两种偷税方式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体现了刑法的公正价值。然而,刑法学界许多学者却对“拒不申报”犯罪化持否定态度,并呼吁取消这一规定[1][2][3][4]。那么,“拒不申报”犯罪化究竟是否科学、合理呢?笔者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拒不申报”犯罪化有助于税收的实现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为正常履行纳税、扣缴税款义务,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进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实行纳税申报制度有利于税务机关及时掌握、分析税源情况,有利于实现应征税款的准确性。纳税申报资料是纳税人提供给税务机关的第一手税源资料,税务机关在根据纳税申报资料办理征收业务过程中,通过审核计算应收税额,开具完税凭证等了解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情况,掌握和分析税源的变化情况。因此,为了保证税务机关正常开展征税活动,确保国家税收的顺利实现,必须对以偷逃税款为目的,不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拒不申报”犯罪化的宗旨和作用即在于此。通过刑罚的威慑作用,促使纳税人自觉地申报自己的应纳税款,使国家的税款得以及时足额入库,为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筑起一道有力的屏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拒不申报”犯罪化符合偷税罪的本质要求
  
  否定论者认为,“‘拒不申报’不符合偷税罪本质特征的要求。偷税罪的行为本质在于欺诈性,表现为隐蔽性、非公开性,这正是偷税罪之‘偷’的应有含义和要求。而‘拒不申报’是对税务机关管理权的公然抗拒,实质上就是对政府权威的不服,对政府权力的反抗,此与偷税行为所当然具有的欺诈性、隐蔽性截然相反。”[4]这一观点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因为此处的“拒”的对象是纳税申报义务,而不是纳税义务。也就是说,行为人拒绝履行的是税务机关管理部门要求其进行纳税申报的义务,而不是直接抗拒税务机关征收部门要求其履行纳税的义务。
  通过对我国税款征收模式与流程的分析,我们即可知行为人以“拒不申报”方式实现逃避纳税义务目的时,是具有欺诈性、隐蔽性的。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在1988-1994年进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离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在税务机关内部划分征收、管理和检查等职能部门,实行征、管权力的分离。在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基本上形成了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的征管新格局,税务机关管理部门在要求行为人进行纳税申报时,并不涉及要求纳税申报人缴纳税款,“拒不申报”是对纳税申报义务的拒不履行、公然违反,而不是对征缴税款的对抗、拒不执行。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下,税款征收的一般流程是:税务机关征收部门依据纳税申报人申报的数据,开具完税凭证后由纳税人直接向国家金库经收处缴纳。因此,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必经程序,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无论是征税还是纳税都无法顺利完成。也就是说,“拒不申报”对于履行纳税义务来说采取的是隐身、销声匿迹的手段,逃离税务机关征收部门的视线,显然具有隐蔽性、非公开性。何以称之与偷税行为所当然具有的欺诈性、隐蔽性截然相反呢?我们不能被犯罪的表象——犯罪手段所迷惑,为了偷逃税款“拒不申报”,行为人主观上有逃避纳税的目的,客观上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这正是偷税罪的实质所在。
上一篇:控制和防范政府采购风险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