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困路径的选择(2)
2017-08-15 05:02
导读:(三)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1.现行分税制初步规范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对省以下各
(三)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1.现行分税制初步规范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对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缺乏严格规范。这种不彻底的分税制以及地方上下级政府间纵向压力型的行政体制,使得上级政府可以依据其优势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分配规则,结果是形成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局面,客观上造成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极不对称,税基狭小、税源分散、增收空间有限的县乡财政收入难以满足事权支出的需要。
2.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补助形式、补助都不尽合理。财政转移支付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专项拨款、结算补助、其他补助和过渡期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并以税收返还和专项拨款为主,一般性补助比重过低,不利于地方政府统筹使用财力。另一方面,建立在基数法上的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形式,都是保护地方既得利益的消极选择,忽视了地区差别和对贫困落后地区应有的照顾,不仅难以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目标,反而扩大了地区间财政收入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使得财政困难的县乡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再者,五级预算级次客观上延长了转移支付的时滞,使得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县乡债务形成原因复杂,化解困难,增大了财政负担
县乡债务形成的原因,既是多年财力不足累积的结果,也有政府行为失当转化的因素,还有体制性、政策性原因。
1.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以投资规模、GDP增长率等为核心的政府考核标准,诱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通过举债来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超出了县乡财政承受能力。
2.政府担保或承诺过多。市场化进程导致社会风险最终通过财政释放,不管是化解风险还是解决国有企业改制的困难,都导致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县乡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只能靠举债或欠债来维持平衡,给地方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化解西部县乡财政困难的路径选择
(一)振兴县域,积极开拓和培育财源
1.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陕西、甘肃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要完善服务环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品结构,使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二是从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甘肃应重点发展马铃薯、草食畜牧业、果蔬、酿造原料、中药材、制种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陕西应从发展果业和畜牧业入手,最终形成关中以粮、畜、果、奶、蔬菜等生产为主,陕南以茶、药材、菌等生产为主,陕北以果、羊、薯、枣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布局。要努力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争创知名品牌。三是全面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和的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加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天水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发展,充分发挥示范项目在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和农业产品结构优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2.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业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陕西、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古丝绸之路是我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路”。陕西有独特的文化遗迹、革命旧址、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省级、国家级旅游资源点21.7处,其家级旅游资源点数全国第一。甘肃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6处,有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大漠风光、草原冰川和民族风情等也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要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走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陕西、甘肃矿产资源丰富。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2.49万亿元,居全国之首,全省有27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境内已探明储量的有81种,其中,镍、钴、铂族等11种储量位居全国首位,有29种位居全国前五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确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规模。对于资源不能过度开发,要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注重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要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