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2017-08-15 06:28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税收政策对产
摘 要: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税收制度由于仍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步伐。因此,必须深化产业税收政策改革,实行轻重有别的产业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税收激励政策等。  今后,我国国民的,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而作为经济结构重要部分的产业结构,也必然要做出重大的调整,即政府将逐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来指导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变化,以推动我国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建立。实践证明,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用十分重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税收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应有功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在政策取向、政策组合、政策手段运用等方面还有诸多亟待解决,政策作用和政策潜力也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当前,应如何看待我国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如何做到税收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现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并在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1].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演变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突出,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纠偏”。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向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方向升级,以促进经济发展。  2.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从东到西逐步递减,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较为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很不平衡。根据各省市产业结构综合,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一般在40%以上,一直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慢于东部地区,其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表明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步拉大。1978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8%,分别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低35.7和13.9个百分点;2001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到13.6%,分别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低45.9和13.3个百分点。  3.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当前,由于中国第三产业一些领域尚未向非国有资本开放,而第二产业开放度较高,致使工业品的过剩表现相对明显,导致工业品价格一再下降,而服务项目的价格却一再攀升,经济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原因[2].  4.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为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采取的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政策,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实质性地从事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稳步实现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其途径主要通过生产领域的不断创新,创造出适合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新产品,改变过去以生产规模快速膨胀促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  2.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一产业产品质量,真正形成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切实保护、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体制创新与组织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  3.抓住国际上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契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应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另一方面,应改造原有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提升其发展水平,以推动中国制造工业发展上一个大的台阶。  4.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开第三产业的资本准入限制。将目前仍具有国有资本垄断性质的某些第三产业领域真正向民间资本开放,激活民间资本对这些行业的资本投入。  5.大力发展服务业。在继续发展商贸流通、运输、保险等行业的同时,着力培植、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产业,壮大地方经济实力。  6.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步伐。除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外,东部地区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发挥其能源储备丰富、农牧业及旅游业资源特色突出、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的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生态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上一篇: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定位和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