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的会计治理
2017-08-19 01:11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商业贿赂的会计治理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当今的正在发生普遍的商业贿赂现象,这种现象对与的侵
摘要:当今的正在发生普遍的商业贿赂现象,这种现象对与的侵蚀是非常严重的。商业贿赂作为一种行业“潜规则”,长期游离于执法部门的视野之外,如何遏制商业贿赂已成为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从监管的角度提出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贿赂 原因 会计治理
“商业贿赂”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使用得如此频繁。2006年初,中纪委将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当年反腐工作重点。3月份,国家22个部委组成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那么商业贿赂为什么会被政府如此重视,它到底会有多大危害,国家又该如何治理呢?本文针对这一从会计治理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一、商业贿赂的简单解释
商业贿赂指为谋取商业利益而发生的贿赂,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负面经济现象。商业贿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一、回扣和手续费。回扣即在商品或劳务的买卖中,由卖方从收到的价款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返还给买方或其经办人的款项。手续费包括好处费、辛苦费、介绍费、酬劳费、活动费、信息费等;二、礼品和礼金。即在节假日以礼品和礼金的名义行贿;三、以购代贿。即高价购买受贿人或其亲属出售的物品、字画等;四、以赌博输钱代贿;五、以提供消费项目代贿。例如免费提供、宴请等满足受贿人吃喝玩乐欲望的活动等。由于商业贿赂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隐蔽性较强,犯罪双方为了逃避的制裁,不断才用新的贿赂方式,商业贿赂的辨别变得越来越难。
二、商业贿赂的影响
(一)加剧了社会诚信的危机。商业贿赂不仅损害了民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的商业秩序,而且更为长久地损害了中国的社会道德。2006年3月初,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所与中央党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编辑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有72.7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国做生意,给回扣、好处费和请客送礼的现象很普遍,20.98%的人认为比较普遍,只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不普遍。当被问及在中国做生意,如果不行贿、不请客送礼,生意是否能做好时,9.79%的人认为能做好,72.03%认为做不好、只能勉强维持,18.18%认为肯定要做垮。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扭曲了公平竞争规则,妨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转。商业贿赂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要求,使价值和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一些诚信经营的沦为受害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种“腐蚀剂”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却只能屈从这种“潜规则”,以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更重要的是,商业贿赂的本质是对公正的社会秩序环境的收买,它是社会法治与正义公平的大敌。同时,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三)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的竞争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状况,使生产者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生产。企业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商业贿赂的出现,使交易的天平不公平地向行贿者一边倾斜。资源及劳动的不合理流向了行贿者一边。这势必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生产的进步。
(四)败坏了官员
政治道德。商业贿赂已成为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随着商业贿赂渐成气候,必将出现大批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的企业经理、采购、供销人员和政府官员。别看“商业贿赂”四个字只关乎“商业”、关乎 “腐败””,其实商业所贿赂的是权力。有道是“门槛出腐败,审批见贿赂”,或许可以这么说,哪里有涉及商业审批的,哪里就有商业受贿的可能,因为“审批”之权就能换来利益。商业贿赂的存在,既诱发了仇富、仇官的心理,还严重损害了社会和谐,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破坏更是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