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3)

2017-08-19 05:47
导读:(四)以直接减免为主的税收优惠方式不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 税收优惠有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直接优惠包括减税、免税、降低税率等,主要

 (四)以直接减免为主的税收优惠方式不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
  税收优惠有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直接优惠包括减税、免税、降低税率等,主要适用于建设周期短、利润高、风险低的盈利企业。间接优惠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提取准备金等,主要适用于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获利小、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项目投资。目前,哈大齐地区建设中虽然强调了对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间接优惠形式的运用,但以减免税等直接优惠为主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议
  
  (一)给予哈大齐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为推进振兴战略创造条件
  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哈大齐工业企业一定的税收倾斜,以保证哈大齐地区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对于到哈大齐地区投资的外资实行优惠税率;给予企业兼并重组优惠,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给予高负债企业欠税豁免,帮助困难企业减负;针对哈大齐地区老工业企业留存收益少、负债率过高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予以优惠或豁免;继续实施再就业鼓励政策,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注重产业优惠与区域优惠相结合,实现税收导向与经济政策协调发展
  通过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互配合,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哈大齐地区具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石油、石化、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以及飞机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哈大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工业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哈大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在于减少重工业,而在于优化重工业的产品结构,在于增强重工业的竞争力。同时税收政策应该体现对科技产业的支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赋予哈大齐地区一定的税收立法和征管权
  根据哈大齐地区的特殊情况,适当下放部分税收管理权,使哈大齐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税收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允许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在区间内确定执行标准;应以振兴哈大齐地区为契机,给予哈大齐地区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扩大其税收征管权限。同时,扩大税收管理权限。
  (四)完善优惠方式,实现税收优惠多元化
  哈大齐地区应尽快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方式,实现由直接优惠为主向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多元化方向转换。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急需对能源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进行挖潜改造,对该地区实施税收优惠应尽量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以及再投资退税等间接优惠方式,以保证投资者较快收回资本和获得较高利润,减少投资风险,为哈大齐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于雪丽,孟晓颖.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理论观察,2008,(2):9-11.
  [2]李桂荣,宋淑萍.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支持. 税务与经济,2005,(4):62-64.
  [3]陈辉.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战略选择[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11):628-629.
  [4]安体富.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原则和取向[J]. 辽宁技术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27-628.
  [5] 郑国洪. 外商投资税收优惠制度重构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6,(3):102-103.
  [6] Leslie Rosenthal. House Prices and Local Taxes in the UK[J]. Fiscal Studies,1999,(3):61-76.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上一篇: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