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财政政策目标重新定位及其改革思路(2)

2017-08-24 01:01
导读: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 我国当前的发展,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  我国当前的发展,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经济不发展,不可能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公共财政政策履行发展职能,必须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促进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政策履行发展职能,决不是重走计划经济体制下搞“建设性财政”的老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必然要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建设公共财政,政府确须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这是对的,但这绝不等于要把公共财政与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对立起来。支持和促进以经济发展也是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职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进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政政策要致力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及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围绕财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之下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主要包括:(1)在财政投资领域上,逐渐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为发展奠定基础条件上来。(2)建立财政投融资体系,改善和提高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效益。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投融资体系的关键是要统一管理政府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尽快形成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项目和风险投资项目,社会投资主要用于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新格局。同时完善财政投融资运作,采取多种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改善政府调控手段,放大政府资金带动功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从机制上根治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同时,完善税收法规,通过税种税率的设置体现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结构优化中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3)改革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财政政策要逐步改变减免税收、税费包干、所得税返还等减税让利的传统做法,重点要放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上,为各经济主体创立一个公平、公正、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4)继续发挥国债对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国债投资对这几年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起,基本建设国债资金的投入已逐年减少,但发行数量仍在1000亿元以上。这笔数目不少的国债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国债投资要着力用于以下方面:一是继续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国债投资首先要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比如,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一批水电枢纽工程,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它们需要国债资金的支持。二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债资金要增加对农村公共品投资,解决农村公共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促进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在国债的使用上,要增加对企业的技改投入,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四是继续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国债资金的投入重点将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侧重于解决西部开放中面临的、能源、通讯、农业、水利等方面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足的问题,优化投资硬环境,化解区位劣势,为西部地区的崛起打好基础。  2.财政政策要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农业,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政府特别是财政政策必须有所作为,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广大农村,将“三农”发展中属于政府职责的事务逐步纳入各级财政支出范围。九亿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九亿农民不稳,整个国家就难以稳定;九亿农民不能实现小康,全国人民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认真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增收困难。财政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大力支持,并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二是要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财政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