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2017-08-24 01:14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公共财政介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依据 1.高新技术产品的外
一、公共财政介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依据 1.高新技术产品的外部性与政府介入 按照成本—收益理论,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其私人收益会小于收益,二者的差额就是外部收益。高新技术产品存在大量的外部收益。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一旦被和推广,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其他和行业所共同分享。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往往要以大量的长时间的前期应用及开发性,甚至基础性研究为前提,而其开发者得到的收益只是所有收益中的极小一部分。社会收益率远远高于开发者的私人收益率,成本与收益不对称,从而会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在外部收益得不到补偿的情况下,开发者就没有积极性来投资于代价高昂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甚至会摒弃从事这类活动,这就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因此,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 2.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与政府介入 高风险性是高新技术产业固有的特点之一,而市场本身不能提供分担风险的有效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从内部因素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没有先例可行,也无经验可循的探索性开创活动。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新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以及潜在的市场容量是否能弥补前期所投入的研究与开发成本并获得赢利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调查表明,世界上产生收益的技术创新占全部技术创新的比例不到10%.1997年,美国每10000个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中,只有1个可以成功占有1%的市场。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敢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外部因素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资不仅数额巨大,而且一般得不到担保,也难以获得抵押,因而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而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要大大高于债务融资。市场体制下的投资决策都是企业基于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而作出的,以上因素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在我国风险投资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如不介入,势必导致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不足。 3.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与政府介入 一项成熟的高新技术成果要经过实验室成果、中间放大试验和产业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并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