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财政政策10年中从适度从紧到积极(4)

2017-08-24 05:10
导读:(三)实施效果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国民经济在面临通货紧缩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给我国乃至亚洲经济都带来了积极的,
 (三)实施效果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国民经济在面临通货紧缩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给我国乃至亚洲经济都带来了积极的,而且,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  1.拉动了经济增长。从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使得我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1)成功启动“三大需求从投资需求看,1998年至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3.9%、5.1%、10.3%、13.0%和16.1%,5年来平均达到了11.68%。在我国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实现转轨,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的前提下,以政府投资作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对于恢复与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从消费需求看,为了启动消费,政府实施了增加转移支付、调整抑制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财政贴息和消费信贷相结合、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0年起,居民消费开始回升。从1998年至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了29152.5亿元、31134.7亿元、34152.6亿元、37595.2亿元和40910.5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历了1998年与1999年两年的负增长后,在2000年和2001年实现了小幅增长。消费需求增长的恢复,使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也拉动了投资需求的增长。  从出口需求看,改革开放后,我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1997年相比,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负增长,严重影响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后,我国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实施多元化战略,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并于1999年7月扭转了外贸出口下降的势头。到2002年,实现出口总额26945.3亿元人民币,是1998年15231.6亿元人民币的1.77倍,由出口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长。  (2)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据统计,到2002年为止,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投资3.2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每年1.5——2个百分点。到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实现102397.9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8%,跃居世界第六位。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产品附加值、销售率、利润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步入了质量型适度增长区间。这一经济成就,是在我国经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取得的,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2.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1)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债资金的支持下,从1998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办成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国家共安排了1100多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达850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达1500亿元。例如,加高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在长江沿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680个,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铁路建设项目有43个,投资总规模达1700多亿元,其中国债资金337亿元,建设铁路新线5500公里,新增公路7.6万公里;改建和新建机场35个,交通运输对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缓解了我国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国利用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和调整相关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高科技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使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1999年以来,国家用国债资金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到2002年,在冶金、纺织、石化、有色、机械、信息、造纸、煤炭等行业,实施国家重点技改工程2175项,总投资规模435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355.4亿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标志着我国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  (3)巩固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1998年以来,国家安排国债投资71亿多元,着力建设了一批关系到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工程。其中,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的实施,使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从90%提高到95%,水产良种覆盖率从35%提高到50%。植物保护工程和动物保护工程提高了我国对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能力和快速防治、控制、扑灭能力。渔政渔港工程提高了我国鱼类资源的保护能力,改善了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推动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集约化程度低、缺乏技术和运输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199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国家有重点地对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中西部地区加大了投资力度,开工建设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跨世纪工程,提升这些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2002年,中部地区投资7580亿元,增长20%,提高了3.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5672亿元,增长20.6%,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3.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众多的实惠,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