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抉择与评价模型(2)
2017-08-24 05:13
导读:2.2 评价方法 任何具体的评价方法都难免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评价方
2.2 评价方法
任何具体的评价方法都难免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评价方法至少要注意:第一,评价方法多样性。只注重量化指标的做法很可能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只有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才可以既保证准确的方向,又能够作出精确的判断;其次,评价时机全面化。既要注重事前评价(政策出台前的评价),还要注重事中和事后评价(即政策实施过程评价和政策实施后效果评价),加强对政策的跟踪监控才能保证其科学性;最后,评价角度多样化。经济效益角度是政策评价的出发点,没有经济效益的政策表明没有市场选票,不符合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社会效益角度和生态效益角度是政策评价的否决性原则,没有社会生态效益甚至是社会生态负效益的政策不利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必然损害经济的可持续,其本质上也就不符合人民需要。
2.3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评价,需要一系列的量化指标。而具体指标的选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同一指标体系评价不同具体政策是不科学的。根据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要求,其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一级子指标系,分别为财政可持续评价指标系(A指标系)、经济可持续评价指标系(B指标系)、社会可持续评价指标系(C指标系)和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系(D指标系),每一个子指标系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二级具体指标。其中,A系主要是衡量财政自身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有序高效并良性循环的系列指标,具体如财政收入依存度(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等;B系主要是评价财政政策是否能够取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经济发展能力;C系主要是考察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指标,具体如社区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比重等;D系是评价财政政策对生态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指标系列,如生物种类数量、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
中国大学排名 2.4 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必须将子系所选具体指标的数值转化为得分,由指标得分及其权重汇总得出子系总分。如A子系应用:首先设计出A子系具体指标系列集合{a| a1,a2,...,an},然后评价人员根据情况对各指标打分,得出各指标得分系列集合{E an| Ea1,Ea2,...,Ean},再次根据各具体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别确定其在系列指标中的权重,得出权重集合{K| K1,K2,...,Kn},最后通过得出A子系总分,计算公式为PA&FA=∑Eankn。
然后用同一方法对上年度(即没有相应政策时的状况)进行评价,得出A子系原分PA,因此A子系评价结果IA=FA/PA。当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