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报告问题研究(3)
2017-09-01 01:23
导读:(三)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考虑。界定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我国编制政府财务报告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我国现行财政管理将具有政府功能的单位分
(三)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考虑。界定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我国编制政府财务报告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我国现行财政管理将具有政府功能的单位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且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对于现行行政单位,原则上可归为政府单位。事业单位是否应全部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范围,需结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合各国通行做法,初步考虑可将现行事业单位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单位,将公共功能较强和使用政府财政资金规模较大的单位划为政府单位;二类是非营利组织,将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非政府性收费等方式能实现收支平衡的单位划为非营利组织;三类是单位,将事业单位中属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单位划为企业单位。第一类政府单位属于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后两类暂不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范围,但可通过附表或其他方式反映相关信息。
在合理界定政府单位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各部门编报部门决算以及财政部门汇总编报财政总决算的实际,我国未来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各部门,二是政府整体。政府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年度财务报告,各级政府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政府整体财务报告。财政部负责汇总地方各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此外,鉴于
社会保障基金涉及社会养老、医疗等政府未来负债情况,与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将来也可以研究将其作为独立的基金报告主体,按一定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
三、关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各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主要有四类: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主要区别在于交易如何确认以及何时确认。收付实现制关注现金收支活动,在实际收到或支出现金时,确认交易发生。权责发生制更为关注资源价值的改变,除确认涉及现金实际变动的交易事项外,还对那些不涉及现金实际变动,但未来经济资源流入流出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如资产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确认资产重估价值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观点。针对各国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及现金收付制的不同情况,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分别对这两种会计基础下的财务报告,发布了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的财务报告》用于指导不同会计基础下编报政府财务报告。关于这两种会计基础孰优孰劣,公共部门委员会在其《第11号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中提出,与收付实现制相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鉴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全球政府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转向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部分仍实行现金收付制、无法按权责发生制编报财务报告的国家,也通过报表附注等方式,增加权责发生制表外信息,如披露承诺事项和政府债务信息,等等。
(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美国在政府会计上推崇“实用主义”,不同报告主体的会计基础也有所不同。联邦政府各部门编制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编制的联邦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实行基金会计,鉴于不同基金需反映的信息需求重点有所不同,不同基金编制财务报告应用的会计基础也有所不同。权益基金和信托基金主要反映政府商业性、信托性活动,其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性基金(包括普通基金、特别收入基金、偿债基金、资本项目基金和永久性基金)以流动性资源为计量对象,财务报告采用修正的权贵发生制,不报告折旧费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整体财务报告,与联邦政府相同,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
澳大利亚自1994—1995财政年度开始,在政府会计中引人权责发生制,要求政府以权贵发生制基础编制财务报告,在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财务报告都应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英国也应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各部门、各级政府整体财务报告都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