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2)

2017-09-03 01:45
导读: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在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的闲置资本利用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在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的闲置资本利用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这种做法是在当今世界市场失灵现象反复出现、经济活动复杂化和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的不规则化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其包括的总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确保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中,财政政策是货币政策之外唯一可以仰仗的“主力型”工具和手段。  书中同时指出,的通货紧缩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加快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由此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组合,因而必须加强,探索如何避免政策相互掣肘与效果彼此抵消,如何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把握政策的合适力度与实施时机,进而保持经济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四、通过相关的研究深刻体味积极财政政策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相关问题亟待探索,诸如资源配置趋向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投资、对消费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时政策手段的运用。书中辟出专门章节,对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收入分配的调节、三农问题、基于供给调整的税收政策、出口退税以及财政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其相应的政策结论是: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不可持续性;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化,鼓励居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税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增值税的完善、内外税负的统一,远期目标是实现“税费归位”;完善出口退税的管理机制,保证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五、以前瞻性的眼界探寻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及后续政策取向  毋庸置疑,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财政风险也在累积与加大。因此在肯定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成效的同时,必须明确这不是一项长期政策。基于此,作者以前瞻性的眼界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及后续政策取向进行了探究,认为:一方面仍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另一方面要有步骤地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逐渐淡出,从源头上化解与防止财政风险的累积。进而提出颇具价值的政策建议:把扩张性财政赤字转变为可持续财政赤字,相应地,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可持续财政政策。  总而言之,《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一书研究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和实践问题,考察全面,剖析深刻,是当前研究同类问题的大量论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全书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资料翔实,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均建立在系统化的和严格扎实的论证之上,是一部高水准、高质量的专著。书中的许多观点和,不论是对广大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部门的同志来说,都是大有裨益和启示作用的。
上一篇:关于建立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设想 下一篇:我国财政政策设计中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