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2)
2017-09-07 06:53
导读:二、我国的宏观税负过高吗 2004年我国宏观税负已经达到17.66%,这一比重是否已经过高了呢? (一) 宏观税负的横向比较 从当前世界各国来看(表2),高收
二、我国的宏观税负过高吗
2004年我国宏观税负已经达到17.66%,这一比重是否已经过高了呢?
(一) 宏观税负的横向比较
从当前世界各国来看(表2),高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多数超过
表2 各类国家宏观税负情况表 单位:%
低收入
国家 宏观
税率 中等偏下
收入国家 宏观
税率 中等偏上
收入国家 宏观
税率 高收入
国家 宏观
税率
蒙古(1999) 21.74 俄罗斯(2000) 32.47 匈牙利(1999) 37.61 法国(1997) 43.57
印度(1998) 13.09 罗马尼亚
(1999) 30.01 波兰(2000) 36.68 德国(1998) 37.25
巴基斯坦
(2000) 12.16 土耳其(2000) 21.60 巴西(1998) 29.70 英国(1998) 36.62
埃及(1997) 16.57 南非(2000) 27.58 加拿大(2000) 36.60
伊朗(1999) 16.08 韩国(1997) 17.30 澳大利亚
(1999) 29.45
泰国(1999) 14.98 墨西哥(1998) 15.15 美国(1999) 28.08
资料来源:赵志耘、郭庆旺:《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税务研究》2002年第10期
30%,中等收入国家为20%-30%,低收入国家在20%左右。另外,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3%;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30%。
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逐年提高,但2004年也只有17.66%,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对偏低。如果比照世界银行调查得出的标准,我国宏观税负在20%左右比较适宜。
2、宏观税负的纵向比较
从市场条件下政府履行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能来考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前一个阶段是,1978-1996年期间。1978年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1.1%,1996年下降至10.18%,17年间下降21个百分点,这种下降可视为改革开放的成本,但宏观税负过低,已经凸显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的。特别是中央财政拮据,左支右绌,顾此失彼,陷入“吃饭财政”的地步,而且由于对各公共部门的正常经费和必要投资保证的不足而形成各部门自找出路,纷纷自行收费和建立“基金”,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分配秩序。这个阶段曾出现一种税收与保证公共需要不足之间的非良性循环:税收征管不利导致国家财力分散和财政保证公共需要不足,公共需要保证不足导致各部门自行收费,各部门自行收费侵蚀了税基又加剧了税收增长速度的下降,税收增速下降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后一个阶段是,1998-2004年期间,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增发国债的同时,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加大了财政支出规模,才得以优化支出结构,办了许多多年来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宏观税负是偏低的。同时,政府还需要继续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如:解除多年基础设施的“瓶颈”,急需加大政府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及加大科研经费和高新技术的投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等等。如果宏观税负过低,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将难以实现。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税收弹性指标比较
虽然从1997年以来,我国的税收弹性都大于1,但并不能否定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首先,在税收弹性的中,GDP数据的真实性到计算结果。我国的GDP统计数据与真实的GDP存在一定出入,因此会导致税收弹性的不确定性。其次,即使税收弹性大于1,也不能说明税收负担过重,或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完全可以表现为税收弹性大于1,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实(表3)。因此,不能从税收弹性的角度来笼统地说我国宏观税负偏重。
表3 1998-2000年中、美、英、日税收弹性系数比较
年度 美国 日本 英国
1998 2.04 2.49 3.16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