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3)
2017-09-07 06:53
导读:1999 2.79 2.27 11.5 1.31 2000 2.56 1.62 4.2 1.13 资料来源: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 从宏观税负的横向、纵向以及
1999 2.79 2.27 11.5 1.31
2000 2.56 1.62 4.2 1.13
资料来源: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
从宏观税负的横向、纵向以及税收弹性的角度等三个方面的比较都足以证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不高的,我国的宏观税负只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不是偏重而是偏低。
三、优化我国宏观税负的改革建议
从上述税收负担分析和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需要进一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同时不能增加负担,为此,需要进行税收负担的结构性调整。应当明确,结构性调整不是减税政策。比如,调低税率所减少的收入可以由扩大税基、减少优惠和加强征管补回来,或者降低所得税名义税率是为了缩小与实际税率的差距。总之,只要最终没有降低宏观税负,都不属于减税政策,而是结构性调整。
(一)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形式
各种乱收费是造成宏观税负偏低、企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当前减轻社会负担的关键是减费而不是减税,减费、减税不是简单的提法不同而已,它关系到决策的方向和目标。当前解决社会负担过重的方向和目标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整顿过多过乱的行政性收费和基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完善依法制税。理顺的税费关系:一是要把现行的地方政府支配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二是对于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国家通过法规予以规范,保留的项目应严格限定在规费和使用费的范畴内;三是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通过扩大现有税种税基或设置新税种的办法实施“费改税”。通过对现行的收费项目实施取消、规范和改税等措施,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收费为辅的财政收入机制,有助于实现提高宏观税负、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目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规范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
过多的税收优惠以及由于税收优惠管理不严而衍生的任意减免、越权减免是我国宏观税负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清理过多的税收优惠,严格税收优惠管理,是增加税收收入,提高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措施。一是各级政府应改变靠减免税收来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思路,这是抑制宏观税负下降的重要方面;二是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三是在税法中统一规范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减免的行业、项目和产品,明确减免权限的归属,税收优惠和减免应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四是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使由于实行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而减少的收入在国家预算中得到反映,并接受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监督,以便更加准确评估税收优惠和减免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三)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首先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将所得税率降到25%左右。所得税率的降低对亏损企业无影响,但对效益好的企业则是一大利好,有助于促进这部分“优质资产”的更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税基。税率从33%降到25%,一定程度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减收,对此,通过清理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任何税法规定之外的优惠和减免,可以实现既刺激企业投资又不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目标。
(四)增值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并择机分阶段逐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
1、尽快实现增值税转型和扩大征收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开始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应尽快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同时,将现行增值税运行中矛盾最为突出的运输业、建筑业纳入增值税范围,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的营业部门。
2、逐步降低增值税税率。从国际上看,各国的增值税税率高低不同,表3显示了48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增值税标准(基本)税率的情况,瑞典、丹麦等4个国家的税率最高,为25%,日本、巴拿马的税率最低,为5%。48个国家的平均税率为15.3%。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换算成消费型增值税的税率大约为23%,明显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在实现增值税平稳转型之后,应根据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