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求解乡镇财政困境(2)

2017-09-11 01:56
导读:(二)政府职能转轨不到位,乡镇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1、乡镇政府包揽过多经济管理职能。许多乡镇政府债务成因于乡镇企业亏损和破产遗留
  (二)政府职能转轨不到位,乡镇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1、乡镇政府包揽过多经济管理职能。许多乡镇政府债务成因于乡镇企业亏损和破产遗留下来的“包袱”。这些乡镇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按照政府直接投资办企业的旧思路,在没有摸清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举债上项目,兴办各种乡镇企业,但却由于人才、信息、技术、管理、销售、市场变化等原因,致使投资失败。例如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乡枫树岗村在过去几年先后办了精麻厂、鞭炮厂等7个企业,目前5家倒闭,两家停产,村负债940万元。在乡村债务大户中,企业亏损占了多数;还有不少乡镇片面理解扶持企业发展,由政府出面为企业贷款作担保,企业不景气,政府落得个债务缠身。  2、不顾本地条件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过分注重干部的政绩,却忽视了离任审计的制约;同时,乡镇达标和“一票否决”活动层出不穷。因此乡镇干部考虑问题往往从政绩出发,为了得到升迁或保住乌纱帽,常常不顾本地条件,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寅吃卯粮,大兴土木,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债台高筑。这种不负责任的作法不但得不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官场升迁的“捷径”。另外,国家对、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一般都要求当地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资金,项目争取得越多,匹配的资金也越多。但乡镇政府几乎不考虑本地的配套能力,建设项目多多益善,财政无力承担时,就向农民集资或利用其他借款,财政负担转变成了农民负担或直接累积为负债。从我们调查4省1市的情况看,乡镇的不少债务都源于此。  3、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失控。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就要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国共有乡镇政府45462个,若按8亿农民平均算,每个乡镇只有1万多人,相当一部分乡镇人口偏少或面积偏小,但不管地域多大,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导致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庞大。从4省1市的情况看,平均每个乡镇吃“皇粮”的竟达近200人,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有一渔业乡,人口仅有3000多人,但在编和不编人员却达百余人,再加上学校、、服务所、经管站、水利站、文化站、兽医站等“七站八所”人员一百多人,平均10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吃“皇粮”的(全国平均比例为1:30)。该乡镇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加起来还不足150万元,而一年的支出要250多万,乡政府人员工资已有一年多没有发。调查显示: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越突出,因为这些地区就业机会少,收入普遍较低,进入政府机构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尽管国家已经规定大中专生不包分配,国家只安置转业军人而不安置复员军人的工作,但不少乡镇或迫于上级的压力,或处于“善良”的愿望,慷国家之慨,将这些本不应由政府解决的问题统统包揽下来,再加上自己的七姑八舅,一律想办法捧上“铁饭碗”,致使乡镇机构臃肿的现象有增无减。  4、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机制。不少乡镇政府或财政所岗位职责不清,没有合格的,财务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一些乡镇支出缺乏监督,凭白条支付各种费用,购买小轿车、租车和招待费用过多过滥,少数干部挥霍腐化,人为加重了乡镇债务负担。由于缺乏必要的财政监督机制,一些乡镇干部挥霍起来有恃无恐,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甚至支付“三陪”服务,诸如此类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不少“赤字”乡镇将财政支出安排的顺序颠倒过来,本应列入第一位的职工工资、经费却被排在最后;而将那些租车、招待、买轿车、盖办公楼等项目优先安排,因为他们知道拖欠了工资上级迟早要帮助解决,而少花了招待费、没买轿车却是自己吃亏。  (三)基层政府机构增设带来的深层问题  我国政府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此前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它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每个公社一般有1-2个拿工资的干部。随着人民公社解体和土地承包经营的开展,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了农民,按说政府管的事情少了,但乡镇政府的建设却加强起来,成立了一系列的机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乡镇政府,使得过去1-2个人干的事情现在不仅有了全套人马,还有了自主的财力。这种权力下放的同时又大规模增设机构的逆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不适应性。这可能才是形成乡镇财政赤字与负债的根本性原因。
上一篇:加入WTO后促进企业出口的财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