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大思路系列报告 哈大齐工业走廊如何成(4)
2014-02-28 01:59
导读: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资金、技术、人才配置和土地使用上,一切服从于开发建设的整体需求,做到生产力
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资金、技术、人才配置和土地使用上,一切服从于开发建设的整体需求,做到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互利共赢;要以高新技术引领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把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航空技术等集群放大,努力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走开放开发的路子,把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开发区,面向国际国内招商引资、开放开发;要充分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用新机制开发建设,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特别是要引入大财团、大集团搞大板块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要协调处理好开发重度盐碱地与适度利用非盐碱地、新建园区与原有开发区、产业延伸与行政区划分割以及新建工业走廊与已有工业体系、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发展。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面对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重大构想,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要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在启动初期,要十分注意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内部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的问题相当突出,造成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和财政税收的极大损失。我们在对西部大开发的案例研究中已经注意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利益的非均衡,即整体利益与单一利益的非均衡,没有哪个组织去维护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更深的根源是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最大化,地方政府职能边界的不确定性,区域经济内部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等。
为了保证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我们建议黑龙江省成立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务实地运转,从而推动这一重大构想的实现。可考虑由哈尔滨市作为主导城市,协调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签署联合宣言,并报各地人大批准。或者由省政府设立一些实体性的机构,重点承担协调任务。协调机构的任务是,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纲要和共同行动计划,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体化经济政策,解决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问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带。据统计,这3大地区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3%,面积只占全国的10%,而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60%,外贸出口占全国的85%,直接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不到全国的7.7%,面积占全国的1.5%,但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28%,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3%,实现消费占全国的26%以上。3大地区的迅猛发展,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支撑全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地区。正因为3大地区城市群的实力推动,全国各地兴起了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特色有别的区域经济热潮。我们认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论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从地方发展来看,无论是从当前的经济稳定还是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都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和现实的课题。
从我们研究的案例情况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地点选址的自由化、产品与服务推销的无障碍化和要素获取的全区化。想要实现市场一体化,必须在区域内实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尽快清除“哈大齐”3市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所有体制障碍,构筑统一的发展环境。区域经济内部应该建立沟通机制,各城市之间应该定期举行高峰会议,共同协商解决一个阶段内遇到的难题。加强“哈大齐”区域内的立法工作,将3方达成的共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可以保证经济区域能够顺利实现协调、有序、快速发展。
我们建议,在产业方向上,哈大齐工业走廊既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又要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突出生命力;在产业规模上,既要强调主导产业,又要注重协调发展,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产业统筹上,既要宏观引导,又要因地制宜,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区域产业上,要突出各自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哈尔滨要突出医药、航空、电子信息和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齐齐哈尔要突出装备制造业,大庆要突出油气化工业和替代产业,肇东、安达应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