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科层制与中国社会治理的组织模式(2)

2014-08-17 01:01
导读:2.公道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组织内部存在大批专家,他们拥有专门知识,再


2.公道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组织内部存在大批专家,他们拥有专门知识,再充分利用档案,这样,组织就有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对未来的事件进行可靠猜测,从而使组织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3.稳定性。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上风。任何行政法令、决定、条例都有书面形式的规定和记录,具体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纵性,从而保证了组织行为的稳定性。

4.普遍性。在韦伯创立科层制理论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科层制组织的崛起已被证实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产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在当代产业社会,科层制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尽管科层制已被证实是与现代产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在科层制的运作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逆向性能。因此,自从韦伯提出科层制理论以后,其观点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罗伯特 ·K·默顿便指出,官僚制的意图在于增强组织的可靠性和可猜测性,它在夸大通过规定和权力进行控制时,也可能会鼓励行为僵化、不愿意做出"有风险的"决策,从而使整个组织中个人和各级群体普遍存在防御性态度。菲利普·塞尔兹尼克则论证说,官僚制实行控制所需要的授权可使组织中的下属单位产生狭隘的自我服务的观点,它造成了一种对整个组织绩效不利的后果。而阿尔文·古尔德纳研究表明,严密的监视在上下级之间造成了个人间的压力和冲突--这正是非人格化的规章最初想要防止的情况。此外,沃伦·本尼斯在他的《官僚制的灭亡即将到来》一书中明确指出,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五十年这一历史阶段中占据组织结构模式主导地位的正是"官僚制",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已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脱节了,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官僚制走向灭亡。不过,与本尼斯持相反观点的罗伯特·米威尔德则以为, "官僚制即将灭亡"的观点言过实在。不可否认,很多组织的结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抛弃官僚制组织结构。相反,官僚制可以适应动态的、变化的环境,环境对官僚制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固然对官僚制的批评意见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有一个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官僚制无处不在!尽大多数的组织采用的是官僚制方式;除了极少数的组织外,它是最为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科层制在现代产业社会获得了广泛的成功,那么,这种组织方式在中国的状况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应如何建构中国社会治理的组织模式?
二、中国社会治理组织模式的二元性特征

曾有人指出,官僚制在中国事"古已有之",西方的官僚制是在仿效中国古代的的科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僚制的产生曾受到科举制的启发这可能是事实,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官僚制本质上是西方产业社会对社会治理组织形式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理性精神影响的产物。中国即使有所谓的官僚制(韦伯称之为"准官僚制")也尽不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bureaucracy"。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尚处于一个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因此,它既具有诸多传统因素,也具有一些现代因素。这种双重性及其所引发的各种题目自然也在中国社会的各种组织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组织通常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式组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各种现代组织的建立,人们指看在每个社会成员从家庭进进各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时,会确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创造新的规范体系。但由于家族主义的传统已在人们心理上根深 蒂固,他们很自然地将家族制度上升为社会制度,将家族伦理上升为社会伦理,并以血缘关系的思路来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上述情形可回之于杨国枢先生的"泛家族化历程"这一概念(1995),他以为家族中的伦理或角色关系,会类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③据此,透过泛家族化的历程,似乎可以以为,现代组织中表现出的类似家庭中的角色关系的人际关系,正体现出传统家族式组织对现代组织的强大影响。
上一篇:论语言艺术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