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用户认知的图书馆“信息唤醒”(3)
2014-08-24 01:39
导读:传统的情报检索的弊端是重视系统的经济和技术效率,轻视用户效率,从而限制了系统的效率。在情报检索系统的设计开发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过于重视程
传统的情报检索的弊端是重视系统的经济和技术效率,轻视用户效率,从而限制了系统的效率。在情报检索系统的设计开发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过于重视程序设计和使用设备的技术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报检索中的用户因素,从而导致很多检索系统在使用中不受用户的欢迎,检索效果远远低于用户的期看,使开发出来的产品与用户及图书
情报学界的期看相往甚远。信息检索机制存在“忠实表达”、“表达差异”和“词汇孤岛”三个深层次的题目,缺乏知识处理和理解能力,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检索技术已不能满足用户在语义上和知识上的需求,造成用户检索困难的根本和关键是要把信息检索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层面进步基于知识或概念层面。语义检索把信息检索与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言技术相结合,立足于对信息进行语义层次上的分析和理解,能有效地理解并挖掘用户的信息请求。信息时代一个是信息,一个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服从于信息,信息技术为信息服务。如何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基于用户认知的组织与整合,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如何唤醒“沉睡信息”呢? 3.1 基于用户认知的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面向用户需求,利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汇集、存储信息,以方便用户索取的形式所提供的信息查询和获取的服务。从DDC以来的现代图书分类到当前的元数据、知识舆图、知识本体等,这些西方式的知识组织模式通过改进文献(知识单元)标引和描述中自然语言的演算方法,以努力达到明确化、形式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作为理性逻辑突出的反映,它们忽略了一个根本的事实:人类认知的优点。比如“Ben-zene”这个词,对
化学师而言是“苯”,但对消防职员而言,则意味着另一个意思。因此,当知识组织取决于以技术形式出现的若干精确规则时,也与用户基于自然语言的习惯性提问渐行渐远。古代书目以为知识组织更多地取决于认知主体的认知背景、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凸显的不是科学理性而是人文信念,这对于纠偏现代知识组织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不无启迪。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目前图书馆的网站大都采用分类体系,但各网站的分类体系却各自为政,缺乏同一性。为此建立两个进口:一个按照学科体系分类;另一个按照自己网站的特性分类。前者不仅符适用户逻辑思维的习惯,而且也满足具有一定知识体系的用户的认知需要的方式;后者则既符合一般用户的检索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心理。信息检索过程符适用户的认知心理,用户在提出题目后,信息检索系统将用户的提问加工成适合于计算机检索的语法形式,通过建立题目输进模式的方式帮助用户提出正确的题目。例如规定提问的关键词、类型、逻辑关系等几个方面引导用户按照标准模式提问,这样可以大大地进步检索的效率和正确性。此后,根据检出的结果进一步评价,看其是否符适用户检索目标,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假如不符合要求,要重新对用户的提问加工并进行检索,直到符适用户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为止。这种理想的情报检索系统应能够在用户为实现知识状态转换,完成与系统的各种交互作用任务过程中,对不同性质、类型知识的使用和需要,以及不同认知能力的运用,提供针对辅助、支持,具有高度适变能力。
3.2 基于Ontology的信息跨库整合
信息时代,用户最希看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多、更正确的信息,最关心的是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甄别。正如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维克多·费多洛夫所说的:“现在的题目不在于阅读信息,而在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上网之后可以找到关于任何题目的答案,可是永远不能确认找到的正确答案,也不知道找到的答案具有怎样的代表性,而图书馆实际上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能够保证所需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代表性”。数据库的不断增多,各数据库的格式各异,彼此不能互相存取,建立同一的数据存取接口的方案就显得切实可行。